半两,秦及汉初所铸方孔形货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汉时期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然秦半两钱却轻重大小差异较大,一般轻的六克多,重的可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有的则重十多克,成色也很不一律。正如司马迁所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因此,“半两”钱,可以说只代表秦时期的货币名称,而非纯粹纪重纪值之标示,这就像今天的“人民币”三字一样,是中国货币的名称。
所谓权钱,则是古代专铸的一种钱,用来称重的钱,即如砝码或秤砣。通常权钱皆厚重(根据轻重亦有厚薄不一的),大大超过常规的行用钱。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权钱,史来铸量皆十分有限,遗存下来更是稀罕。
早在秦代统一六国后,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施行,其不仅铸造了大量的“半两”钱通行全国,还铸造了相应的权钱,以确保发行的货币质量。检点愚帐中所藏,有一品极为特殊的“半两”钱,该钱异常厚重,在同等直径的“半两”钱中,其重量数倍于通常行用品,显然这不可能是行用之钱,而正是一枚权钱。因此,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
首识书相。展目本品,面文可辩“半两”二字,其字书体大篆,置于穿右左。其字书写拙朴而端正,笔划横直竖立,笔划接穿边缘而成廓。显然从书相识之,其乃秦半两之书意无疑。其中,面穿上下可见有字,穿上字模糊而莫辩,穿下则呈“十”字之形,故愚将其以“*十”暂时定之。而正是基于此,愚见以为,其乃权钱之计数单位矣。无需深究,本品书相古朴率真,秦钱之韵,其门可开矣。
次观铸相。一眼落定,本品铸制规整,剖面呈“梯形”,面窄底宽,直径为面31毫米,底37毫米,重约49克余,铸体十分的厚重,大小在折三与折五之间。其铸相方正圆矩,面地章随着文字而凹凸,稍显不平,背则平整有加。其中,可见穿口面广底窄,并且有四十五度旋转,整体穿口基本呈干净之态。其字廓虽不甚深竣,然鼓凸有度,文字笔划清楚。显然,本品如此厚重,剖面呈鲜明梯形,非行用钱品,而正是具备权钱的形态典型特征。故,由此自然而独特的铸相来看,其开门无疑。
再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坑相生熟之间,出土有日,其锈裹裹身,皮壳叠嶂而彰显老道,分布深浅相间,分布自然,锈质则是坚实而不糟。续察薄锈之处,包浆浓厚,自然滋润,熟老之感凸显。进辩材质,青铜质地确定,铜色更是熟老无比。无需细表,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纯真无邪,其门不叩自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本品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毋容置疑。而就其性质来说,其形其貌,凸显权钱之相,可以确定无疑。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亦今为止此类更为鲜明的“半两”权钱,确乃十分少见,检索亦是凤毛麟角。故而,可说非常难得,其不仅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也不失较高的收藏价值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