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永乐年(公元1403—1424年)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进入到强盛之时期。其时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乐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逐负盛名,其与宣德青花一道开创了继元代之后中国青花瓷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永乐年距今已经六百年左右,其瓷器大器小器皆有遗存,然存量至今亦不常见。今日赏瓷,特将愚帐中所藏其中一件永乐青花缠枝纹小碗择出,拍照并遣之于博客亮相展赏。
鉴赏此器,乃为一碗形,其口径约9.5毫米,属小碗之类。其型略呈船形,两头略感上翘。其中,在白地上外壁一周由青花描绘二层纹饰,分别为上层花卉缠枝纹,近足部蕉叶纹,而碗内底部亦是一朵花枝,均较为独特稀见。其纹饰描绘构图丰满,线条粗细协调,流畅而自然。
不难看出,其青花发色纯正,深沉艳丽,晕散可见,局部亦见铁锈之斑,苏料特征较为明显。其胎白质坚,白釉地之色温润有加。浑身上下,包浆凸显,温和踏实,耄耋之相。底部中间,青花描写花款篆书款识“永乐年制”,其花款线条晕散明显,更显自然,一眼可识,其具永乐瓷花款款识之典型风格特征。
无需细表,显而易见,本器诸般特征,均可断其乃为永乐官窑制器,无异无邪,开门见山。以愚之眼界所及,从总的方面来说,本青花缠枝纹纹饰在永乐瓷中并不稀罕,然而本碗亦可见独特之处,尤其是碗内底部青花花枝纹,可谓十分少见。因此,尽管其不过一小碗儿,然其确为六百年前之永乐官窑制器,故其收藏价值便非一般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