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铸币,形制小平,面文楷书直读,文字端正,铸工精美,皆光背无文。该钱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据载隆庆时期两京铸钱仅二万贯,故今传世不多,尤其是金背、火漆钱。
“金背”是嘉靖初期为了重树本朝纸钱信誉的货币铸造方法之一。金背初次采用了黄铜铸造,且经四火提炼,再配以非常精细的抛光研磨后所得,故钱品犹如黄金般黄亮,上市很受欢迎。而“火漆”则是以火熏其背而使之黑亮。简言之金背与火漆,是制钱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使其形象更佳,流用更顺。其始于嘉靖朝,隆庆年继续,万历年亦有。
至今来看,隆庆通宝钱有一定遗存量,然地道漂亮的金背火漆钱确是不可多得之品。检点愚帐中所藏,早前曾猎获此钱。故而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发于博客展赏,一睹其靓美矣。
首先,察其锈相。展目本品,实乃非同一般,但见其面黄亮如金,四炼黄铜名不虚传。而其面背地章,一片黑亮,分布自然,紧实不糟,且老道之感凸显,火漆之作鲜明。黑黄相间,煞是漂亮。其虽黄亮,然上手可感铜色不火,其背左上缘边局部有明显锗红锈蚀斑块,局部边缘老道包浆,些许绿锈点染。诸般特征,组成本品独特的锈相,可谓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亦正是那官炉“金背、火漆”制钱之典型,其门洞开,无需再表矣。
其次,品其书相。本品面文“隆庆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光背无文。其字书写端正,笔划清晰,横直竖立,颇见力道,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具嘉庆钱风格,整体书相古朴,自然爽真。无需细表,本品书相正点,官炉出品,其门自开。
再者,观其铸相。可见本品铸制规整有加,其直径为25.5毫米,重约4.24克,厚薄适中,小平形制,较之通常略大,初炉足量钱特征鲜明。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其字廓,清晰深竣,鼓凸尤显自然有度,毫无疑问,本品铸相精整优良,符合官炉出品之应有品相,故而铸相之门大开矣。
一番鉴赏,本品三相一材,过关斩将,开门见山,乃无可疑之处。正如前述,本品具有鲜明的“金背、火漆”特征,且耄耋之相凸显,至今已是十分少见,十分值得收藏。其非常有助于我们识别什么是“金背、火漆”之原作,从而识别剔除伪作(不是凡黄亮黑地就是),可谓标准之器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