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挺厚肉雄浑体 汉风扑面好遗存
西汉少见的《特厚型大“半两”》铜钱展赏
半两,秦及汉初所铸方孔形货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汉时期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然秦半两钱却轻重大小差异较大,一般轻的六克多,重的可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有的则重十多克,成色也很不一律。正如司马迁所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因此,“半两”钱,可以说只代表秦时期的货币名称,而非纯粹纪重纪值之标示,这就像今天的“人民币”三字一样,是中国货币的名称。
秦至西汉早期,续铸“半两”钱通行。而此时的“半两”钱形制更为多样,出现了大型、厚型、特厚型乃至特大型等。其中有些出常规通行形制的“半两”钱,其用途不一,有说镇库者,亦有说开炉钱者,还有则说为贵族富豪家的炫富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形制特殊的“半两”钱,不管其是何用途,有的泉谱记载,有点失载,皆表明这个时期的这些特殊的半两钱,亦是作为货币之一种得到承认的到代真钱。
检点愚帐中,这种大小不一的特厚型“半两”钱,亦有所藏。今日特择其中一品特厚型,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
赏其形,观铸识体。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浑厚而规整,其直径为37.6毫米,重约28.39克,铸体十分厚重,尺寸较大,属于大型形制。可见其肉厚有加,钱文异常高凸,挺拔如峰。续可见铸柄犹存,外圆内方,穿口干净。以此规整厚实之形来看,其铸工讲究,钱文高凸,铸相自然,具有典型的汉半两铸相特征,非官炉莫属。开门铸相,无可存疑。
观其字,品文识书。本品钱文“半两”二字,置于穿右左,其书意古朴规矩,凸显不一般的雄浑莽壮,其中“两”字乃省笔之书。毫无疑问,有汉半两书相辨识经验者,皆不难看出,此书意正是汉半两书相其中之一种,尤其是大型者。故无需详述,由该书相辨识,其为汉代所铸,到代开门。
察其貌,辩锈识浆。一眼可见,本品生坑锈相,其锈莽苍,锈色丰富,绿锈、孔雀蓝锈、锗红锈,各色锈相间,分布自然,层层叠嶂,裹缚钱体。察其锈质,异常紧实,皮壳至老而可抗刃击。续察材质,地道青铜质地,铜色十分老旧。显而易见,如此丰富之锈色,如此耄耋之锈相,可谓昭然自然天成,老而开门,踏实无疑。
一番辨识,几度审视,本品三相一材,毋容置疑,乃一品汉代特厚型大半两确实。而从发现来看,汉代所铸大型厚型半两钱形制大小不一,诸谱难以尽录,而如本品之貌相者,则正是罕见谱载,其径虽然还不算最大,然其特厚铸体,尤其是钱文异常高挺,雄浑莽壮,至今可谓不可多见之品,偶有收藏,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