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版繁难尽见 背行罕式还有珍
明代罕见《崇祯通宝背行宽缘小平大样》珍赏
崇祯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1644年)铸币。《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12月(崇祯即位于天启七年八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铸。崇祯钱铸局多而版式较为繁复,甚见复杂多样。亦今遗存中,有普有珍,皆以形制大小和背文不同而区分。愚之前已先后展示过若干枚崇祯珍泉或较珍稀版式,相关背景资料和描述已都有叙,此便不再啰嗦了。
阅谱可知,崇祯钱平钱中有一式,乃为背穿左“行”字,缘略宽,径约22毫米,乃崇祯钱中的遗存稀薄品,收藏价值较高。检点愚帐中,此背“行”字钱,则有一品与谱载不同,径大而为宽缘制式,甚为罕见。故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发于博客公展赏析,以证其实。
观其字,品文识书。一眼可见,本品面文“崇祯通宝”四字,直读,楷书书体。其字形大而舒展,“寳”字“貝‘目’下左右二点挂角”,乃崇祯钱文书意“寳”字之典型特征。余各字可感书写古朴自然,笔划清晰,横直竖立,亦颇见有力。复观其背,穿左“行”字鲜明,书意较为拙率而不失古朴之感。其中,“行”字中有一“点”,这与谱载小平是为一致,故可明确其是该“行”字书意的独特特征。故以其书相观之,其具崇祯官炉出品之貌,其门可开矣。
看其身,观铸识体。可见本品铸制总体规整,其铸相方正圆矩,平整地章,轮边干净,穿口略有流铜残余。其字廓清晰,鼓凸自然有度。虽然穿口有流铜未曾清理干净,然亦可见磨损光滑之自然痕迹。其中,可见其乃宽缘制式,其径明显大于谱载小平,其缘也明显宽于谱载小平之品。其直径为24.7毫米,重约3.27克,厚薄合规,稍偏薄。因此,以此径和与谱载不同的缘宽来说,其可谓小平大样形制,或曰不同版式。无需多言,以本品铸相而言,虽其品貌略有不足,然亦规整,且十分罕见,故可断其铸相开门。
察其貌,辩锈识浆。可见本品锈色较熟,乃沙坑出品。钱体之上,土垢砂子可察,小绿锈点染,锈色老道,紧实不糟。余可见包浆凝重,覆盖有层,踏实不虚,其锈浆深浅相间,分布乃为自然,钱体表面有锈蚀坑洼和铸制铜刺。可察其乃黄铜质地,铜色熟老之相鲜明。显而易见,此等锈相,昭然自然天成,耄耋而开门矣。
综上所述,本品三相一材,耄耋至老,应属开门见山之品。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本“崇祯通宝背行小平大样”钱,那十分罕见,检索公展无物,由此可见其更为真实可信。由于崇祯钱版式繁多,铸期不一,因此,本品的出现,尽管脱谱,然经过实物实证,很难言伪,故可谓一品虽不起眼,但遗存罕少之崇祯珍版矣。





以下为谱载小平拓图,径约22毫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