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钱堆中藏珍母 锈蚀耄耋沧桑见
南宋珍泉《绍熙通宝背春三篆书折二铁母》赏
绍熙通宝,乃为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铸币。绍熙年间分别铸有元宝钱和通宝钱,主铸材质铜、铁,铁钱多。其中通宝钱篆书钱文直读,背穿上下有文字,穿上字纪监,为铸钱监名;穿下数字纪年,表示铸期。绍熙通宝谱载行用钱主要为铁钱,背分别有“同、春、定”三监字样,有形制如折二和折三。所载珍贵铜质钱皆为铁母,定级高甚为珍贵。
谱无载绍熙通宝铜钱,并不意味着史无所铸,早前愚博客就曾经展赏过一品脱谱的“绍熙通宝背定三”铁范铜钱。时至今日,则再将所藏一品“绍熙通宝背春三”铁母钱帐中点出,发于博客亮相展赏。
察其锈相。可见本品锈色较为深重,钱体锈蚀也相对趋重。此钱出于铁钱之中,其身之红锈,正是铁钱之锈所染。续观其自身锈色,绿锈点染,分布极为自然,亦见本底红斑,其锈生成皮壳,十分老道,锈质紧实不糟。锈蚀较轻之处,可见包浆凝重老道,铜色更是熟老无比,乃青铜质地确定。无需细表,锈相清晰,一眼可辨其耄耋之貌,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若揭,锈相之门可谓洞开矣。
复观铸相。本品铸制可谓规整,直径为28.7毫米,重约9.28克,铸体厚重,折二形制。其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其缘廓规矩,字廓清晰而较为深竣,鼓凸自然有度。由于锈蚀较重,其背文字稍嫌不够清晰,但字形清晰可辨。面文亦见局部笔划有间断。因此,由面文笔划铸相来看,似觉与铁母有一定差距,而从铸体之规矩和厚实来看,则仍是铁母应有之躯。故,愚见以为,本品以铁母断更为贴切(亦不排除铁范铜样),无论如何,本品铸相官炉品貌,开门无疑。
再看书相。可见面文“绍熙通宝”四字,直读,乃篆书书体。其字书写中规中矩,笔划清晰,横直竖立,布局协调,文字书意风格与该形制铁钱一致。其背穿口上下“春三”二字,“春”字篆书,字形顶天立地,上下撑满,书意规矩,与铁钱无二般。故,就其面背书相品之,亦是无疑点,其门可开矣。
综上所述,本品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无需置疑。就收藏实践来看,无论铁母还是铁范铜样,作为铜质的“绍熙通宝背春三”实属罕见,其能遗存下来,也是不易。依照谱载而言,此钱铁母甚为珍贵,是南宋钱中的珍泉之一,尽管其锈蚀较重,然其能在铁钱堆中幸存下来,并为愚所猎获,亦是幸运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