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2015-11-13 07:24:07)
标签:

元代

致和元宝天顺元宝

连体供养银钱

罕见

收藏

分类: 辽金西夏元

 珍贵供养连体钱  罕见年号出天顺

元罕见《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银钱》珍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养钱乃元代钱币大家族中一个独具特色而又较为重要的门类品种。供养钱也有将其称之为“供佛钱”或“庙宇钱”的。而这种宗教专供属性的钱币,历代都有,只是元代盛行且蔚然成为一个体系。

    正因为这一特点,元代供养钱得登后世泉藏的大雅之堂,不少泉谱皆将其载入册中,成为与其它流用钱和纪念币等正式用钱一样有价值的正规收藏品种。

    同时,依照历代铸钱之习,贵金属作为辅铸材质,从金属貝币时期就延续下来,只是由于贵金属铸币非通常流用钱,故铸量有限,遗存皆少而已。正因为如此,元代不会例外,除了流用钱有金、银贵金属材质钱遗存以外,其供养钱也有,或者换句话来说,叫做发现元代供养银钱并不奇怪,愚之前亦有所展示。

    之前,愚博客曾展赏过多枚这样的元代供养钱。今日再将帐中所藏另一枚十分罕见的银质连体供养钱择出,亮相于博客,以飨泉好。

首先鉴赏,品文识书。尽管本品钱体呈耄耋沧桑之相,然可辨其钱文一为“致和元宝”,二为“天顺元宝”,其书体楷隶相兼,不拘一格,拙率而古朴,其中“宝”字为宋元时期就存在的俗写体(类今简体字)。由其书意鉴别,无需赘述,其正是典型的元代供养钱之书相,一眼开门。

    值得注意的是,本品较小的一枚为“天顺元宝”。而查阅诸谱可见并无元代“天顺”年流用钱,也无该年号供养钱载入。而查“天顺”,其则是元天顺帝阿速吉八的年号(注:泰定帝死后,大都发生政变,签枢密院事燕贴木儿集百官于兴圣宫,宣布迎立武宗次子图贴睦尔。时丞相倒剌沙在上都,闻变,于1328年九月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同年十月,图贴睦尔统兵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在位仅一个月余),因此,天顺年号颁行时间过短,未曾铸钱,也可理解。然而,天顺帝在位时间虽短,但却是元代正式皇帝,其年号也正式入册列,故,即使来不及铸行用钱,寺观铸该年号供养钱,却是不存在问题的。而本品的另一枚“致和”年号,则在天顺之前,因此,将二年号钱连体也是顺理成章的。

    其次赏鉴,观铸识体。可见本品乃为不同的两年号钱连体,其大小略有差别,直径为16.2—17毫米,重约5.59克,厚薄适中,钱体相对微小,体态正是元代供养钱之常制。其铸相基本上方正圆矩,地章较为平整,轮边相对干净而穿口基本未修(因穿口太小难修,此乃元代微型供养钱之普遍现象)。总的来说,其铸相相对行用钱为拙,然却十分自然,毫无故作之态,亦正是元代微型供养钱之典型铸相,故,言之到代开门之铸相,却是毫无疑问矣。

    再来鉴别,辩锈识浆。一眼可见,本品泛白材质,实乃银质铸就确定。其钱体之上,包浆浓烈,银色温润。其黝黑之浆相,银质独有,浆质踏实不糟,深浅相间,分布自然可谓纯真无邪。无需赘述,其体耄耋,沧桑之感凸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开门老相彰显。

     综上所述,本品银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查阅诸谱,检索公展,均不见有此致和天顺连体供养钱,加之其又乃银质,又有极罕见的“天顺”年号,故而,尽管其乃供养钱之属,却也是十分的珍贵难得矣。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天顺年在致和年之后,故此连体钱要么铸于天顺年,要么在天顺之后,不管如何,其为元代之铸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因为“致和”与“天顺”乃父子关系,前后年号。而如愚之前已经有所展赏述及的连体供养钱,正是父子年号或相邻前后年号连铸,其也是一种纪念币性质祭祀供养钱。因此,其连体形态,绝无可疑,无非过去未曾发现,脱谱记载而已。这也说明,这种连体供养钱,更为稀罕矣。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元罕见的《致和元宝•天顺元宝连体供养银钱》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