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二蜀皆铸钱 明德初铸非无理
五代十国后蜀《明德元宝光背小平》钱考略
明德元宝,诸谱不载。此钱究竟是何人何时所铸,亦未见之前知名泉家提及。而查点愚帐中所藏,却见此钱一品,实实在在。因此,便值得依据实物,做点功课,来一番辨析考证,以分骡马。
首先,观铸识体,辨析本品的铸相,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官炉之相或者改刻之嫌。不难看出,本品铸制规整,直径为23.8毫米,重约6.58克,铸体厚重,小平形制无疑。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净。其缘中宽,穿口较狭。可见字廓深竣有度,自然得体,无故作高凸之态。背穿廓较肥,略见移范。其轮边似见旋线,辩非机刻,乃铸制所形成。其钱文布局协调,字形大小适中。再察字口,“明德元宝”四字乃实铸。其中,钱文笔划深浅相间,可见模制质量并非其精,凸显自然。因此,从铸相上判断之,本品具备官钱之铸相,这一点是很难否定的。
其次,辩锈识浆,辨析本品锈相新老。可见本品,浑身绿锈裹缚,其锈色正,锈质紧实,不糟不粉,分布亦是自然。续察薄锈之处,包浆纯真熟老,可明断其乃青铜质地,亦可识其熟老之铜色。显而易见,本品如此锈相,可谓一派自然天成昭然,故,可断其锈之耄耋,绝非新作可得矣。
再者,品文识书,考证本品年号以及辨析其书相风格。展目本品,可见“明德元宝”四字,旋读。其基本为楷书书体,然又存隶意。可感其书书写自然洒脱,笔划较为肥粗,略见拙率,整体书意古朴自然率真之感亦是较为明显。故,由此书意来看,其非新作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上述辨析,本品可谓老铸之品,基本上可以确定之。然,其究竟为何时何人所铸呢?当进一步续考之。查“明德”年号,在《中国历代年号考》修订本中,明德年号乃实有。
其一、为“大理国”,段思聪使用过的年号,即明德(公元952年—?),其后段素英亦使用。
其二、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使用“明德”年号(公元934—937年)。
其三、安南“南北朝”时期(1527—1592年),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据河内为都。莫自号太祖,改元明德。
显然,安南明德,有铸“明德通宝”钱,并未见“元宝”钱记载,因此,首先可将此“明德元宝”钱排除出安南钱序列。
而进一步,就历史记载和至今的发现来看,云南大理国时期,并未见铸有这种形制特征和年号之钱。亦今为止,也未在云南发现过此钱的踪迹。因此,基本上可以肯定,此“明德元宝”钱亦非大理国之铸钱。
显然,剩下的就是后蜀这个年代时期了。我们知道,后蜀时期分别铸有“大蜀通宝”钱(公元934—937年)、“广政通宝”钱(公元938—965年)两种钱。这首先表明,后蜀铸钱之实。而上述“明德”年号正是后蜀使用过之年号,其正是在“大蜀通宝”钱铸期之内。因此,后蜀孟知祥是否铸过其年号正钱呢(明德)?显然,这无法武断排除。
谱批,大蜀通宝为后蜀建国早期所铸,且精漫不一,有好有差。而大蜀通宝钱,乃国号钱,其究竟是后蜀建国早期所铸,还是之后,其实并无实考。因此,这里便存在明德元宝钱早于大蜀通宝钱的可能性。但是,这是元宝,而非通宝,谱载后蜀两钱,皆通宝。因此,这明德元宝钱又是否符合呢?
从逻辑上来说,如果存在大蜀通宝钱并非后蜀建国初期的铸币,那么在明德年号颁行之初,就存在铸或者试铸明德元宝钱之可能。我们知道,五代十国前蜀时期分别铸有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共五种元宝钱,读序皆旋读。其中,我们可见前蜀最后一品钱,乃后主王衍(公元919—924年)所铸之“乾德元宝”钱,在书意上与此“明德元宝”钱极为接近。这种接近,主要体现在除“明”字之外的三个字上,这也就是说,“明德元宝”四字的书意,楷书而含隶意的风格,与“乾德元宝”同样的楷书含隶意风格基本上一致。
基于此,换言之,前蜀“乾德元宝”钱的铸期与后蜀立国时间基本上是紧挨着的,时间差也就十来年。故而,便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当后蜀立国后,孟知祥首颁年号“明德”(后孟昶沿用),就前朝通常情况而言,其肯定会依例铸钱。而前述后蜀也确曾铸钱流用。
那么,在明德年号颁行后,即应在明德元年即开铸年号钱,而此时,就存在依前蜀惯例续铸“明德元宝”钱的可能。这里,由于前蜀均铸元宝钱,后蜀谱载所铸两钱均为通宝,故,我们也可以说,这“明德元宝”钱是试铸,随后舍弃而改铸通宝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辅证之:一是,本品钱体铸相足料而厚重,极具初铸或试铸钱之范儿;二是,本品长期未曾发现脱谱,且至今所见亦罕,此似可表明其初铸试铸量极为有限。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推断,愚见以为,本“明德元宝”钱,极可能就是后蜀立国之初所试铸的首品年号钱,而在少量试铸之后,即又改铸直读通宝,以与前蜀铸钱相区别。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故而,以愚之拙见简论,此“明德元宝光背小平”铜钱,尽管可续考认识,见仁见智,但目前也没有理由将其断然排除出后蜀铸钱之列的。这,便是此考之初步目的矣。





以下两图为“乾德元宝”小平和折五,可见其书意与上述“明德元宝”钱类似,尤其是折五更为接近。


以下为《说钱》网载的资料。可见该拓图“明德元宝”四字,与本品完全不一样。其字形大,书意风格与五代十国钱差距较大。背平漫穿口欠规。因此,基本上不能认定其为后蜀所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