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乃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49—1054年),其使用六年。仁宗时期几个年号皆有铸币,唯长期以来未曾发现皇佑年间铸币,故中国主要泉谱也不载皇佑钱。
之前,2014年4月9日,愚博客曾就自藏皇祐元宝钱有所文述和展示(北宋珍泉《皇祐元宝光背小平》铜钱赏议),有关此钱的背景和一些现状在该博文中已有述及,在此便不复述了。
虽然皇祐元宝钱早有发现,且遗存实罕,但这还不能表明皇佑铸钱仅此。随着历史的推进,我们不仅见到了不止几枚的皇佑元宝钱,同时,亦发现了皇佑通宝钱,这为宋仁宗皇佑年间铸钱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证据。
上天眷顾,十分有幸。愚在猎泉途中,亦见并猎获一品“皇佑通宝光背小平”钱,时至今日,亦择机将其帐中点出,发之于博客展述,骡马是非,辩证可分矣。
首先,辩锈识浆。展目本品,一派美锈盎然。但见,绿锈红斑,锈垢叠嶂,皮壳复层,锈质苍老,紧缚钱体,生硬而不糟,分布深浅相间,可感十分自然。薄锈处,可见包浆凝重,铜色熟老,可辨青铜质地无疑。实物实貌,一言以蔽之,其锈色耄耋沧桑之感鲜明,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不虚,锈相之门自开矣。
其次,观铸识体。一眼可感,本品铸制十分规整,其直径23.8毫米,重约4.91克,铸体略厚,小平形制确定。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字廓清晰,深竣有度,穿轮修整干干净净。其中宽缘形制,类皇祐元宝钱。显而易见,此等规整有加的铸相,官炉本色,开门铸相可以坐实。
再者,品文识书。本品面文“皇佑通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其中“佑”字可见楷意。其字书写规范,笔划整洁,横直竖立,大小适中,布局协调。书意端庄之感鲜明,几近样钱特质。无需细表,其书其意,可谓仁宗官炉本色,可感宋钱钱文风格衣钵相承,书相之门可开。
值得额外提及的是,品此钱书相,可见其“皇佑”二字,与“皇佑元宝”钱极为类似,细察且思辨之,似为同时同炉所铸。即,“皇佑”二字为同书,“元宝”和“通宝”二字为另书。对于此,一般而论,恐觉存疑。然仔细想来,且已在情理之中,那就是,通过皇佑钱遗存极罕这点来说,基本可证其时铸量极为有限,而铸量极为有限又往往可以说明其或为试铸初铸,后即停而未曾量铸流用。换言之,皇佑钱通宝与元宝此“皇佑”二字的雷同,乃为其时同时开炉试铸之结果矣。
不管如何,针对本品实物实貌,三相一材,皆难疑之的情况,考虑到皇祐元宝钱已先于通宝钱出现并得泉界承认之事实(尽管其未曾录入国内泉谱,然已经不可否认其真实性),因此,其通宝钱的出现,便无需大惊小怪。只要经得起实物实证,便可坐实。
作为皇佑之纲要钱,皇佑通宝的遗存发现,,其弥补了宋仁宗在位时期之全部年号钱,且元通宝齐铸,对于宋钱大系来说,可谓意义不小矣。而正如皇佑元宝钱,国内泉家臆断存世仅三枚,实属无根失据一样,本皇佑通宝钱以愚之眼界耳闻所及,加之检索,可大概知晓,其发现存世品虽然非止一二,然亦今为止则是十分罕见难得,可谓典型的宋钱珍稀泉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