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乃明光宗朱常洛年号(公元1620年),因光宗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随后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补铸其父“泰昌”年号钱,钱名即为“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钱标制为小平形制,楷书直读,由于是后朝补铸钱,故版本较少,常见有背星、月纹式。其中,泰昌天启合号钱和折二钱阔缘大样两种钱较为稀少,尤以折二阔缘大样为泰昌钱之相对珍稀品。此两钱亦可见谱载。
愚博客曾于2013年4月23日展赏了一品更为稀罕的泰昌阔缘折二银钱(明代稀罕品《泰昌通宝阔缘折二大样银钱》展赏)。近检点帐中所藏,还有一品同范铜钱,今日特将其择出,发上博客一赏。
一观铸相, 可见其形制特别,铸制精整,宽阔之缘大气稳重。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狭穿,穿轮修整干净,字廓清晰挺拔,自然适度
。其径为30毫米,重8.32克,厚薄适中,依谱载曰,可为折二大样规格。很明显,其铸官炉品质彰显,开门铸相不疑。
二品书相,但见“泰昌通宝”四字,直读,钱文楷书,书意洒脱,形端貌庄,自然稳重,布局协调。无需细表,展目可明,本品书相可谓正点开门,显而易见矣。
三辩锈相,但见本品深墨绿色锈浆裹缚,皮壳老道,硬而不糟,分布自然,纯真无邪。厚实包浆之下,可察青铜质地,熟旧铜色。盎然老相,可感岁月沧桑之痕。如此锈相,伪所难及,开门见山。
三相一材,毋容置疑。此品铜钱,乃与之前所发钱同范,除重量不同外诸般指标基本一致,是为同模不同材。检索可知,除银钱珍罕外,本形制铜钱如今亦难见到,遗存稀薄,可谓殊为难得。从银铜两之品相看,此钱当为试铸样钱性质,未曾行用,故而方使得遗少貌精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