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礼器黄金鎏,满盛富裕过大年。正月初二,珍赏美器。这是愚帐中所藏的一件相当珍贵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鎏金兽纹铭文青铜豆”。今春节喜庆,特将其点出,遣上博客公开亮相,以飨藏好矣。
据考,青铜豆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在祭祀场合,豆是礼器之一,并是向神灵供献牺牲食品的最后一道器具,即将肉从鼎中捞出在俎案上切好再置于豆中才可敬奉。而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春秋时始见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
鉴赏本件青铜豆,通高约36厘米,器形较大,整体完整无缺,豆盘可见双耳,有盖,器形乃春秋战国时期之典型形态构造无疑。可见豆盘豆盖之上满布精美兽纹,似龙似虎。足部周边纹饰,分别有牛头和鸮头。其中,在其腿杆上、豆盘底部、和盖沿共三处地方,有铭文字约五十余个,愚才疏学浅,不能完全连贯识得,故不便猜测描述。
复观整个豆形之体,其乃青铜铸造无疑,豆体内莽莽重锈覆盖,锈色自然,锈质纯真,生硬无比。尤其让人眼亮的是,其外部通体鎏金(内部也锈下也有),虽有大小不等锈斑分布,然通体可见金光灿烂,鎏金匀称厚实。结合纹饰文字赏之,其整体一派富丽堂皇之感扑面而来,甚为抢眼。
可以看出,本器铸制十分精到,纹饰刻画细致而丰富,可谓春秋战国时期的豆中珍极之品。尤其是,豆体上所刻之五十个铭文,字形清晰,书写流畅,盎然高古之意凸显,更增添了本器之等级。
因此,以其精美丰富的纹饰、精到的铸工、精美铭文以及浑身着金衣披挂等特征来看,这件青铜豆当为王爵将相之人或家族用器,亦今来看,无论宫藏馆展,皆难得一见,其珍贵自在不言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