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颁样钱,是清代铸币的管理制度,其指由朝廷户部和工部监制并颁发于各省地方钱局作为参照标准的样钱。由于是样钱,因此早期的部颁样钱甚至可作母钱使用,这说明部颁样钱铸制之精整,亦可谓当时的钱中翘楚矣。
据载,清代朝廷授权户部宝泉局铸造标准钱币式样,代表朝廷颁发给地方铸钱局,也包括工部宝源局。清前三朝各地铸造钱币时能较好按规范行事,乾隆中后期开始走样,到咸丰以后,部颁样钱已流于形式。晚清时期,朝廷对地方局减轻钱币重量、擅自改变钱币款式和钱文书体,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求数量达到。到同治、光绪时,地方局不按或者不严格按照中央颁发的样钱铸造钱币,已成通例。
是故,今日再将愚帐中所藏的一品同治年间的部颁样钱——“宝陕局同治通宝”铜钱,帐中点出,发上博客,展赏一番。
一观铸相。可见本品铸制精整,直径为26.5毫米,重约6.67克,厚薄适中,径大于通常小平,乃样钱之应有尺寸。其铸相方正圆矩,坦平地章,阔缘,字廓深竣有度,钱文笔划清晰有加,穿轮亦呈干净之貌,整体铸相自然而然。毫无疑问,此等铸相,正是同治部颁样钱之范儿,并无可疑之处矣。
二观书相。此钱乃楷书书体,具有鲜明的同治钱文书意特征。其书端美庄重,布局协调,字形大小规矩适中,笔划横直竖立。其背缘可见些许微小坑斑,然正显示铸相自然之处。无需多言,有眼力者皆可知晓,本品书相端而合规,官炉铸制无疑。
三观锈相。一眼可见,本品锈色稍重,局部锈痂覆盖,绿锈皮壳,附着十分紧实,锈质锈色可靠真切。薄锈之处,可见包浆凝重,熟老质地彰显滋润,裹缚钱体紧实。材质上,其黄铜质地可辨,熟老铜色可感。整体锈浆分布自然,老态凸显,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毫无疑问,此钱锈相,无需叩之,门自已开矣。
三相一材,百般挑剔审视,毋容置疑,好钱一品。无论收藏实践还是检索可知,此宝陕局同治通宝部颁样钱,今已难觅,获藏不易,这正如清其它陕局钱皆存世皆少一样。作为同治钱,且为部颁宝陕局的样钱,其年代虽不太悠久,然却颇具收藏价值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