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乃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之汉昭文帝李寿的年号(公元338—343年),共计颁行约6年时间。在此期间,以“汉兴”为钱名,铸制了汉兴年号钱,由此,创立了以皇帝年号为钱名的钱币,故“汉兴”钱被泉界称之为中国第一年号钱。毫无疑问,此在二三千年的铸币历史中,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史可知,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之侄,其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始铸行了汉兴钱。
汉兴钱,从谱载评判定级并不很高来看,并不十分珍罕,似乎相对有所遗存量。然而,现实却是此钱至今并不容易见到。这实际上是由于其乃地方一隅政权铸币,因此流用空间不大、时间不长,铸量并不丰之故。
汉兴线有两种基本式,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曰“直汉兴”,另一种则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有泉家认为这两种钱式,以“横汉兴”为少。以愚之见,其实都不多见,此可从公展至今仍然稀罕而得见一斑。
由于此钱铸体较小,长期匿藏于帐中,愚几近将其忘却。藉此,最近想起来,今日便将帐中所藏这一品汉兴钱点出,发上博客,来一番鉴赏议论,以飨泉好,以贺元宵。
鉴赏本品,察其锈相。不难看出,本品已呈熟坑之相,乃早年获藏之品。可见其锈相呈现为两个不同部分,地章之上锈垢凝结,皮壳老道质坚,紧缚其上;而缘廓字面,锈薄然包浆纯真而滋润,质色略泛红,可感其青铜质地无疑,铜色更是十分的熟老。因此,其锈浆一派自然天成之熟相昭然,无异无邪,锈相之门洞开矣。
展目本品,观其铸相。可感其铸体总的而言仍呈较为规矩之貌,其穿广,直径17.3毫米,重约2.37克,铸体较厚,钱体较微,类小平形制。其总体看,铸相仍方圆廓正,地章较为平整,穿轮基本干净,字廓清晰可辨。然,铸相特征看,亦可感其铸工并不精到,其中,面穿右“汉”字与穿接廓,致使穿右呈无廓之态;背较为平漫,缘廓铸相不精。此等特征,恰好显示了此钱铸制时的时代背景特征和地方性政权铸币的铸工水平特征,一句话,其铸相十分自然,毫无做作之态,无可厚非,可谓开门。
续鉴品貌,品文识书。可见本品乃隶书书体,其字形较大,书意端正规矩,凸显古朴之意韵。其钱文笔划横直竖立,“汉兴”二字分列穿右左,布局中规中矩,特征典型。故,其乃“横汉兴”版式无疑。显而易见,本品书相无异无邪,是为真实可靠,书相之门可开矣。
一番鉴赏,本品横汉兴钱,开门好泉,毋容置疑。正如前所述,汉兴钱所见稀薄,也因钱体微小,谱载定级虽不很珍稀,然其乃中华第一年号钱,意义并不小。有不少泉藏者并不重视,实际上皆为认知之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