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2015-02-27 07:30:02)
标签:

收藏

北宋

至道元宝

隶书折五

极罕

分类: 两宋
 创见至道折五钱  珍罕仅见不虚妄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道元宝,宋太宗赵光义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铸币。至道年号颁行时间不长,期间铸至道元宝钱,钱文真书、行书、草书三种,形制皆小平。谱录此钱,除小平外,均未见大钱。至道元宝钱三种书体,皆遗存颇丰,属于宋钱普品。

 在历朝铸币中,之为普品皆因行用之钱,铸量大而致。然,官炉铸钱,除行用钱之外,往往还有试铸各种并未或不做发行流用的样钱之类。这种样钱,因试铸而致铸量极为有限,因之遗存稀薄,匿藏很深,后世发现过程有短有长,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做到通晓尽览。故,发现新品种,则当认真对待,不可来不来因自己未见未藏或者前辈名家未有提及而粗暴否定。一句话,一个真泉家,从来不轻率否定创见而又经得起审验之品,如此才导致几百年来,泉谱不断得到充实,认知不断扩展矣。

 书归正传,复赏本品。这是愚帐中所藏的一品至道元宝创见品。其至今极为罕见,公展难觅,收藏实践中愚也仅见此品,其罕可见一斑。至于其是否真实可靠,那就随着愚之辨识描述一探究竟吧。

 第一关,辩锈识浆。展目本品,锈浆满覆钱体,其出东北罐装窖藏,万里挑一。但见薄锈浓浆,锈浆十分的老道,紧实无虚,可抗刃刮。锈浆分布彰显自然,笔划行间,锈垢重重,硬度颇高。包浆察之,凝重纯真,厚而踏实。可感清青铜材质鲜明,熟老铜色确实。一言以蔽之,整体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锈相可谓老而弥坚,无异无邪矣。

 第二关,观铸识体。辗转本品,可见铸制精整,铸相方圆廓正,坦平地章,字廓深竣而又有度,钱文布局规矩,轮边见修,穿轮亦呈干净之貌。直径34毫米,重约13.66克,厚薄适中规范,以宋钱形制普遍特征而言,其当属折五之型。续观其相,可见其乃中宽缘,类小平制式特征。此等铸相,可谓优等,官炉品质,理所当然。故而,铸相之门大开,可过其关。

 第三关,品文识书。品度钱文,“至道元宝”四字,书写规范,笔划横直竖立,字形端庄,中规中矩。而其书体颇见特点,需要特别注意释读。即,“至、元、寳”三字,乃为隶书,规范鲜明。然而“道”字却不然,其乃非常鲜明的真(楷)书体,换言之,“至道元宝”四字,乃为隶、楷双书体组成。而这也正是至道元宝小平真书钱之典型特征。而为什么诸谱未作双书体标示呢?其原因恐怕是此钱小平太过普通,且都是一样之故。显而易见,品读本品之钱文书意,正是至道真书钱之风骨,可谓官炉出品,无异无邪。是故,其书相之门可开,其关可过矣。

 一番审视辨析,可见此钱铸相精整,规矩自然;书相特征鲜明,至道本色;锈相老道自然,包浆与材质亦无异见。因此,可断其真实可靠,过关踢将,宝马本色矣。

 从以上本品特征并结合恰所见极罕的情况来看,其属于典型的初铸试样钱性质,并未像小平钱一样大量铸于行用。因此,因试铸量极为有限,致使遗存极罕,发现很晚。而此试样形制之所以也无疑,乃在于至道之前的宋元通宝已经发现折三大钱,太平通宝更是早入谱有折十背星大钱等。因此,其时试铸折五型大钱,便无需疑问,只要实物可过实证之重重关卡,则真实可立矣。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北宋珍罕《至道元宝隶书(楷道)折五》样钱赏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