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圣宋”钱。计有元宝和通宝两种宝文,多光背无文者,珍普皆有。其中,入谱记载的珍稀钱品有“圣宋通宝背当五”几种书体版式。长期以来,未见圣宋元宝钱有背纪值者。
依照古泉发现之律,长期不见,并不意味着其史无所铸。若能见之,且可经得起实物实证,则可反推史实。从古泉成为正式的古董收藏大类时起,百余年来,创见之品,罕少之品,时有新的发现,不少虽然在发现之初难免有争议,然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不少新种最终也会逐步得到坐实。换言之,直至今天,我们还远远没有穷尽古泉新种的发现,如果有人认为,二千余年之铸币,前人早就尽知通晓了,名家大藏,早就了如指掌,今再无可能新出了,那他不是泉识浅薄,就是别有用心。
藉此,今日愚特将一创见之品(言其创见,仅依据愚之眼界所及与谱无所载、网无公展而言,已见另有出现),“圣宋元宝背当伍”钱,帐中择出,遣之上博,遛遛骡马,赏论一二。
首先,遛遛钱文,以辩书相。本品,面文“圣宋元宝”四字,可见其书体乃行楷之体,除“圣”字楷意更足以外,其与“宋、元、宝”三字,皆为鲜明行书之体。其书意率真,行意洒脱,尽管其字因铸而致流铜粘连,然彰显自然中规,横直竖立,布局协调。由此书意来看,也与圣宋元宝行书钱相类似,具有衣钵相传之特征。而其背文穿上下“当伍”二字,字形较宽,字体清晰可见,书意率真自然。以愚之泉识认真识读辨析,其书体书意,本真正点,难以生疑。书相非骡,马之本色,可开其门矣。
其次,遛遛铸体,续辩铸相。本品直径24.1毫米,重约4.21克,铸体厚薄适中,乃小平形制偏大。其铸相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字廓鼓凸有度,文字布局有范,诸相更是彰显自然。字虽有粘连,然可清晰辨识,未有做作之态。毫无疑问,依照本品之铸相来看,其官炉本色品质鲜明,毋容置疑,铸相非骡,开门见山矣。
再次,遛遛锈浆,再辩锈相。但见本品大部覆盖绿锈,苍翠锈色结成皮态,紧缚钱体。其中,虽有少部分锈皮剥落,仿佛让人觉得其锈似浮,仔细上手观察,其实不然。此锈皮表明较为光滑,无刚出坑或者伪作之锈那种毛锈,实为经年久月生成之自然锈皮,并呈坚硬之质。而其锈皮脱落之处,可感底层锈色锗黑老道深邃。若按照其中一种所谓“入骨与否”来看,其显然非人们常识,然而,我们察其锈皮之下的本色,即又可见还有其锈,且色正而老道自然,古其真实可靠,非伪作可为矣。近察轮边浆色,老而纯熟,青铜质地无疑。是故,本品之锈浆质地,实乃真实可靠,难以置疑,锈相之门可开矣。
历经三相辨识,实物实证,本品“圣宋元宝背当五”钱可过关斩将,应为真实之品。这里,圣宋通宝和元宝两钱均铸于同一时期,因此,通宝有当伍钱,元宝亦铸之,便并不奇怪了,这一点实际上已无需再深入考辩。无非,从后世发现来看,元宝当伍钱脱谱,且长期不见出现,其表明元宝当伍钱铸量比通宝当伍钱更为稀薄,致使其遗存罕少,进而发现很迟而已。
收藏实践和检索可知,目前为止,圣宋元宝背当伍钱,极罕见,公展更无复品出现。这虽然不表明本品就是一定是仅见,然我们完全可以说其十分的罕少。由此,本品可为圣宋钱再添珍式,亦理当入北宋珍泉之列,真正难能可贵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