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2014-10-12 07:26:20)
标签:

清末民初

浅绛彩名家

唐子桢

盖碗茶杯

收藏

分类: 瓷器
 盖碗三才齐整套  名家绘画好瓷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盖碗,是一种极具中华文化和生活特色的饮茶器皿。其乃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其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关于盖碗的渊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尽管如此,这种“盖、托、碗”俱全的盖碗瓷质茶杯,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代,仍然缺乏确切的史籍证实。不过,其雏形始于宋元时期,定型于明代,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关于盖碗,其起源和定型时期说法不定是有其自身原因的。那就是,盖碗茶杯是一种典型的生活器皿,加之器形小,三件分开,易损坏,很难长久保存。故,完整的盖碗茶杯,宋元时期的基本上未曾见到有遗存,到明代时期的,则有遗存,但是也极其稀罕。进入清代,盖碗茶杯饮茶成习,乃至进入皇宫帝用,官场甚至因盖碗而形成一套特殊的礼仪,最知名的就是“端茶送客”。至此,盖碗茶杯成为官民普遍使用的饮茶器皿(无非质地有别),并由南方扩展到北方。

正因为盖碗三才杯乃日常用器,不易保存,因此,在今天我们所见清代的完整器虽然也有遗存,然已经极为珍贵。相对多见的则主要是清同治年后,其中尤以民国时期的为多。而这所谓相对多见,也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这期间的完整盖碗茶杯,其实也是遗存有限的。原因正如前述,盖因为盖碗为日常用器,器小易损之故。

愚喝茶之习数十年之久,喝茶器皿尤喜用盖碗三才杯。这既是蜀人之传统,也是一种情趣。由于盖碗虽为用器,然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故,品茶赏杯,味觉、视觉、触觉、听觉可谓皆具,其味道岂能用一个好可以概括的。正因为如此,收藏些盖碗三才杯,那便成为自然而然之事了。之前,博客未曾展示过愚所藏之盖碗三才杯,今日,顺便也帐中先点出一件赏赏。

本件盖碗,三才齐全,器形完整无瑕疵。尤值得注意的是,其杯上之浅绛彩绘乃清末民初景德镇著名彩绘家唐子桢所作。唐子桢尤其擅长彩绘仕女图,其彩绘瓷仕女阿娜多姿,神态刻画细腻,用彩浓淡相间,用色艳而不俗。其作品表现在各种清末民初的杯盏筒瓶等器形上,盖碗茶杯即是其中一种器形。

可见本品,铭文“美人如玉”,盖绘一仕女像,杯身绘俩仕女像,其仕女于园中闲坐,形象姿态皆为优美,比例和谐,用色较浓,艳而不俗,显示出一代名家之应有手笔。其底为印款,“唐子桢”三字红色款,楷书书体,尤显端庄。杯体胎质密实,白地釉色细腻光滑,胎体厚薄适中。可谓画体一致,佳作一件。

如前所述,因盖碗易损,完整遗存性较差,加之名家所作。故,即使是清末民初距今百十年的器物,则在今天也属较为难得,收藏价值自不必多说。而尤其是对于一个蜀人茶客而言,此更是属于珍爱赏玩之品了。本杯愚藏完整器一对套,此仅展示其中一套矣。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清末名家《唐子桢画浅绛彩美人如玉三件套盖碗杯》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