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稀见《正大通宝楷书光背小平》铜钱珍赏

标签:
金代正大通宝楷书小平收藏 |
分类: 辽金西夏元 |

因此,正大钱属于七百余年来长期迷雾笼罩的金代铸钱情况之一。而这一情况,是不是就说明金哀宗正大年间就没有铸币呢?依照泉史规律,当然不能武断裁定。解答正大铸钱之谜,只能等待后世看其有无出现。
随着近年大东北地区辽金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下山出林,一批长期未见史籍记载和泉谱记录的金代铸币,终于冲破历史迷雾,露出了其真面目。在2009年出版的李卫先生著《辽金钱币》一书中,已经载入数枚数种新出金代铸币,但是,惜时著者仍未能得见正大钱,故在该书中,正大年号铸钱仍然是一个空白。这就表明,正大钱若出来,还在其后,可能也就是近三四年的时间(当然不排除其在2009年前就已经出土了,只是著者未见,或未公展而已)。
愚在猎泉途中,有幸猎获一品楷书正大通宝小平钱,因其所见稀罕,今日特将其发上博客一展,结合实品,鉴赏一二。
首察锈相。本品出于东北坑口,筒子开出,其绿锈盎然,覆裹钱体,锈质生硬,锈色更显纯正自然,紧实而不虚。轮边脱锈之处,可见其青幽铜色熟老,青铜质地无疑。如此,其锈相实为真切,可开其门。
次观铸相。可见本品直径24.1毫米,重约5.54克,铸体相对较厚,小平形制。其铸体方圆廓正,平整地章,字廓深竣协调,穿轮干净。其中,背穿口可见略有移范,文字可见“通寳”二字笔划有所粘连,如此特征,却正显示了一种自然的铸相。故,其铸制乃为规整,实属哀宗官炉所出,当可成立矣。
再识书相。展目其书,楷书书体,书意端庄,笔划有力。其中,“通寳”二字虽然笔划粘连,然可感其字形结构正楷标准,横直竖立,布局协调。整体书意仍显金代制钱特色及其美书美制之风骨。是故,其书相无异无邪,门可开矣。
显而易见,此正大通宝楷书小平钱,可经实证,实乃真实可靠。以愚眼界所及,此钱不仅发现时间迟,且较之其它正大钱更为稀少,比较难得。正因为如此,可以初步判定,此类正大小平钱的铸制似乎更为稀少,抑或为初铸试样钱品,少量铸后并未正式发行流用,以致遗存量稀。
总而言之,随着不断的发现和披露,金代铸币的幕布正在逐渐掀开,作为一个北方的朝代,曾经强盛一时,差点儿一统中华,因此,其铸币也绝非之前老谱所披露、老人所言及的那些些许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