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铸期绵延七百余年,在中国铸币史上绝无仅有。由于历史时间跨度长,铸量极大。因此,不少五铢钱精确断代不易,尤其是一些有特殊纹饰或文字的品种,断代更是困难。故,在历谱之中,便将其以“异品五铢”为类,铸期由汉代延续到六朝。
据考,五铢异品类,有笔式有别的行用钱,亦有背纹饰或文字的类型。而这种形制大小与行用钱一致的有背纹饰或文字的五铢钱,依例不划入民炉厌胜钱范畴,而是得入主泉谱录。
谱载,五铢异品中有一品式,乃“五铢背四出八星长宜子孙”。该钱背穿上下个四联星(四颗星有线条联接一起),穿左右四字为篆体“长宜子孙”。其定级不低,虽非珍罕之品,然也非唾手可得之物。
今日所展赏的,便是愚帐中所藏的这样一品五铢钱。展目鉴赏之,其锈浆锈垢鲜明,绿皮有壳,紧缚钱体,包浆凝重,紧实不虚。锈浆自然,壳硬浆浓,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锈门大开,纯真踏实。
续察其铸相。可见其直径25毫米,重约4.18克,铸体比一般五铢钱略厚。其铸相方正圆矩,字廓纹饰深竣高凸,线条清晰,穿轮干净,铸相规整。由此可感,其品应出自官炉,当为实在矣。
察其钱文纹饰。面“五铢”二字,自不必再说,很难精确判定其铸期,根据其背文字“长宜子孙”在汉镜铭文中出现较多来看,其为汉代所铸的可能性较大。值得一提的是,本品之八星,未见有线条联接,是为排列后分开的独立八颗星。此,与谱载之品和亦今所能见的八星相连式又有所不同,且十分罕见,故可作为另一种版式。复从其文字来看,“长宜子孙”四字,文字十分清晰,书体书意皆无异。故其书门已开。
由于汉代距今已经二千年上下,因此,这类品种钱的遗存品相,通常都锈蚀较重,品相有些折扣。而像本品这般,谓之上佳品相,难得之品,应不为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