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珍罕《宣和通宝行草书光背折二》样钱珍赏

标签:
北宋宣和珍罕版式行草收藏 |
分类: 两宋 |

以上为此钱面世后的一点情况简述,以便我们了解基本情况。由于央视节目最早披露时间为2005年10月8日(网上可见链接,但是被流氓软件占用,无法停留而阅读该页面),且大体了解其收藏故事当时为石家庄一农民出售。此,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此钱首先发现还是在北方。
尽管泉界有些人在首获首见某创见泉品时,喜欢用“孤品”定其存世量,一则强化其珍,二者试图排它,确保自己的东西为大珍。这当然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或者习惯。事实上,在最先,我们可以言其仅见,但最好不要言孤。因为古泉,即使是试铸样钱,其试铸也绝非仅一二枚,其在后世究竟遗存多少,什么时候被发现,没有任何人能估计到。你可以先发现获得,他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又可发现,此为铁打泉律,人不可违矣。
首先,辩锈识浆。不难看出,本品青黄色质,青铜质地,铜色熟旧之感鲜明。钱体呈薄锈浓浆之貌相,地章缘廓之上,小有绿锈之皮壳覆盖,包浆凝重踏实,分布极为自然,老道而色质纯真。此等锈浆质地,一眼可鉴,昭然自然天成之相,伪所难为,东北罐装窖藏特色典型。故而,其锈相开门,毋容置疑矣。
其次,观铸品相。可见本品铸制精整,直径28.2毫米,重约5.91克,厚薄适中,折二形制无疑。其铸相方正圆矩,平坦地章,字廓深竣挺拔,线条鲜明,轮边修整干净,穿口略见些许流铜,然总体干净。其面背缘廓,中宽尺寸,正是其特征之一。无需赘言,此铸相显示,其乃官炉出品,样钱之貌,开门见山。
再者,品书读意。展目其书,乃行书书体,书意上看又略带草书之意,书相潇洒隽美,凸显风流倜傥之书相,在宣和钱中,其美俊可冠,毫不为过。其中,最显独特的特征是其“通”字的写法,其“甬”字之上的首笔为“之”字形,一笔呵成。查,该书意特征,确为历谱所不载,实为本世纪新出首见之宣和创见版式。一言以蔽之,以此等美书,若非徽宗官炉,何可为之?无话,只能是宝马之相矣。
通过钱品实照和上述解读描述,本品经得住实物实证,是为本真原铸,不疑。就目前来看,除上述先发现的两枚拍品以及愚帐中所藏一品外,还见有另二品,亦是无疑。因此,以愚眼界所及,此宣和通宝行书折二钱,已经面世至少五品。根据泉律,其未曾得见之品,很难说就没有。故,本品稀罕珍贵自不必说,然其亦绝非一二之品,亦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说孤言仅,偌大中国,浩浩宋泉,某品若有十枚存世,亦属大珍级别了。
后附该钱几图,权作泉好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