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罕见《天德通宝合背》铜钱珍赏

标签:
五代十国闽王天德通宝合背罕见 |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

据载,闽王王延政天德二年(公元944年)铸年号钱“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两钱皆为五代十国珍泉。其中,“铸天德通宝大铁口欣土敏钱。一当百”,初铸当百铜钱,后又铸铅、铁钱。有谱录入铜钱和铁钱。无论材质钱,其径皆34毫米上下。
由于本品乃合背之钱,相对而言,更为特别。我们知道,无论何品,只要是合背钱,多属试样钱性质,遗存稀薄,故其价值即要高出同名同版同形制光背钱几筹。故,本合背之品的收藏价值较之光背品当然更高,可谓珍中更珍。检索以及眼界所及,至今仍难得一见,获之可谓不易矣。
值得指出的是,此钱再早尚存争议,泉界名家戴葆庭与马定祥看法不一,戴举马压。华谱批曰:“因属孤品(方若旧藏),今实物未见,真伪待考。”事实上,通过近年东北再现此钱来看,早年北方名家方若得藏此钱绝非偶然,表明此钱曾有集于东北之地。而从此钱之优等铸相,美貌字口,以及所出之不同锈色来看,其无论光背还是合背,皆很难将其打入伪制冷宫。如今有了实物,且还不止一二存世现身,华光普先生所言“实物未见,真伪待考”当可考之有据了,无非,看其是否愿意去正视并考之而已。不管如何,愚见肯定是支持戴葆庭先生之举的,即根据实物实证,天德通宝钱乃为史之实铸是也。无非,还可以深究的是,基于天德年号除闽王外,还有金代海陵王、金山等使用过,因此,其铸者铸期似觉还有探讨空间而已。在此,暂不深究,仍然采用闽王所铸之说。
有人若问,怎么闽钱今反倒出自东北而非闽地,是否因此而有疑?答曰,非也,自古以来,钱者,流通行用也。既流通,则其踪无定。故,偌大中国,其无论出自何地,皆有可能。无非,史来地方铸币,在主流用地域范围内,相对遗存较多而已。
东北地区,早在辽代之时,与中原及至南方诸地方政权交往不断。尤其是辽人视钱为图腾之物,故,一些南方钱币流入东北地区,反倒得以更甚于南方的善存,此,正是如今在东北地区发现之林林种种各代铸币之重要原因之一。那种脱离钱品实物本身,将实证主要证据之外的某些主观臆猜的所谓原因,当成主要论据,进而以臆据否实质的做法,实乃鉴泉过程中之最大虚伪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