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段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清代之祺祥钱,在宝泉局、宝源局以及几个地方钱局快速试铸后,即在未正式发行广为流用的情况下停铸,由此导致祺祥钱成为清代诸多年号钱中的珍稀品种。由于其铸量少,钱名吉祥,天下泉好喜之,收藏价值亦高。
祺祥钱,共铸有通宝和重宝两种宝文钱。其中,通宝为小平及其大样形制(大样类折二),重宝则为清钱的当十形制。其中通宝钱除泉源二局铸外,宝巩、宝苏等几个地方钱局有铸,而重宝钱又主要为户部和工部泉源二局所铸。
今展赏之品,为愚帐中所藏之宝源局铸祺祥通宝钱一品。鉴赏此钱,可见此钱包浆浓烈,紧缚钱体,不见锈蚀锈色。此浆之质地,一眼可辩,其乃传世包浆,百余年形成之浓浆素裹,真实可靠。其露铜之质色显示,黄铜质地,铜色熟旧之感鲜明。尤其是包浆与熟铜相间,彰显自然天成之相,无需赘述,其锈门自开矣。
复鉴铸相。可见其铸体十分规整,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浅适中,穿轮干净。钱文布局协调,横直竖立。直径为29.5毫米,重9.89克,此径重类折二之型,以谱载所言,乃为大样。其中,本品细察面文铸相,可见稍有上下移范现象,此致笔划犹如加了阴影一般,由此也更显其铸相之自然。显而易见,本品铸相,源局官炉之出,本色昭然,相门洞开。
进观钱文。可见“祺祥通宝”四字,书体似楷似隶,笔划规范,钱文端庄,“祺祥”二字呈典型的“示”字形偏旁,此独特书意正是祺祥钱书意之本色。而整体来看,亦正是宝源局祺祥通宝钱之本真书意。故,书体书意,无异无邪,书门大开矣。
祺祥钱虽为清珍,然亦非珍罕到仅有几数,一种蛊惑人心的观点称,所谓世存祺祥钱,真品几无。认真分析,其观点不过出自于其自己收藏到数品祺祥疑品,故以此类推天下祺祥钱之实况,实乃幼稚可笑,此无需严批。事实上,祺祥钱尽管没有批铸流用,然,数个钱局开炉鼓铸,即使是初炉试样,其铸量亦非几十数百。加之其年代距今不过百四五十年,损匿概率相对较小,遗存仍有一个数量级,此也可以从谱载泉源二局所铸祺祥通宝钱,定级为二级左右得到相应佐证。
事实上,历史铸泉和遗存情况,往往根据泉家之个人见识而述,而此泉家若较著名,则其言便多被采信,逐渐再传,便难免有好事者加油添醋,甚至逐步神话,导致某些泉种百年、几百年存世量一成不变,此认识结果,看似真知烁见,其实是典型的伪臆之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