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2014-06-02 07:24:02)
标签:

元代

珍稀花钱

上上大吉群星

大型

鉴赏

分类: 辽金西夏元
舟龙竞逐水沸腾  粽子比形味香浓   
元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端午节贺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上大吉,乃中国传统吉语,其使用广泛,历史悠久,无论民间还是在宗教领域,均常可见可听。而这一吉语,铸于钱币或者相关的器物之上,其中“大吉”二字更远,而加“上上”二字,恐怕就首推元代了。

 我们知道,元代仁宗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曾铸有“皇庆元宝背上上大吉”钱。这应该是铸币史上首次将“上上大吉”四字铸于年号钱上之举。也可能正因为此,元代厌胜钱上也首次出现了“上上大吉”吉语钱。之所以如此认为“上上大吉”钱是元代所铸,并非胡乱猜测断代,而是有根据的。

 是故,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的一品上上大吉厌胜大钱,帐中点出,发上博客一赏,也顺祝本博阅读者和支持者端午节皆上上大吉矣。

展目本品。可见其铸相奇较为独特。其直径47.5毫米,重约25.18克,铸体虽不厚重,然径不小,是为大钱形制。其面除“上上大吉”四字鲜明以外,还有读序之特,如果严格按照钱币通常首字起读之习,则其应直读“大吉上上”。只是由于此四字,通常使用和读法为“上上大吉”,因此,就以习惯而将其按照常规仍读为“上上大吉”了,好在无论哪种读法,其意思皆一样,故不必拘泥某一方面。此外,除面文字外,还见四角铸有花纹四朵,其呈花开放状,应为一种辅助修饰吉祥之意。

 辗转再观其背,却见穿上铸有七颗星,而据其星位走向来看,其乃北斗七星无疑。进而还在穿下见五颗星聚团,此可解读为“五星高照”。上述星群,皆为吉祥之寓,其配合面文上上大吉,可谓将吉祥表达得更加内涵丰富,真为上上之大吉矣。此纹饰,也是此钱非常独特而罕见的地方。

 进而复察其锈色包浆。一眼可辨,其乃熟坑传世之品,薄锈浓浆,黑漆之古,凝重纯真。其经把玩露铜之色察之,实乃青铜质地,熟老铜色鲜明纯正。无需多说,此锈色包浆,及至开门见山,悠久年代彰显耄耋。

 进而品其钱文书意。可见此钱隶书味较浓,其书意古朴率真,用笔莽壮,颇具元风。也正是这一书意特征,向我们传递出了其铸期的时代信息。一句话,这矣信息就是我们并不陌生的许多元代铸币上均出现过的那种书意神韵。因此,结合皇庆元宝背上上大吉钱,再结合此钱之书意,断其为元代所铸,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检索可知,此钱并非十分罕见。我们可见网展一二,也可见2009年诚轩和中拍等拍卖公司上拍过此钱,其均以元铸断代,可见也是一种共识。作为明确的元代厌胜钱,至今来看确不多见。由于此钱径大,无论文字纹饰皆吉,加之遗存并不多,能见到的也不过其十。故,是很值得收藏的一枚具有鲜明元代特色的好花钱矣。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元代稀见《上上大吉面花背群星》大花钱端午节贺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