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2014-04-21 07:21:29)
标签:

唐代

开元通宝

鱼龙变

鎏金

赏考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时来运转鱼龙变  大唐赏赐开元钱
罕见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元通宝,大唐开国第一钱,乃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唐开元通宝钱除开炉大钱外,行用钱主要形制为小平光背以及背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较为复杂,总体上铸量丰,遗存量大,普品居多。其收藏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面文字书意,尤其是背纹所见多少而定,某书意(如、左挑元、右挑元、双挑元)和纹饰少的(如星月纹多少或其它纹饰)。

 故而,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一枚极罕见的精美唐开元通宝珍版平钱,帐中点出,放之上博展赏,并考析一二。

 首先鉴赏本品之锈色包浆,以定其老。展目一览,可见本品缘廓锈色相对较薄,唯地章锈浆凝重,坚实自然。露铜之处可察其乃青铜质地,铜色彰显老熟。其中,特别的是可见钱体之上有小部分黄灿之色皮,经辨析,其乃残留鎏金层实实在在。换言之,本品乃一枚鎏金钱。而正因为其是鎏金钱,故其缘廓纹饰表面露铜呈薄锈包浆之质色,便顺理成章了。因鎏金的保护作用,长期以来,免遭岁月摧残,致其面目仍然清新,品相完美,呈天山童姥之相矣。

 锈浆老道,金衣护体,锈门洞开。回观铸相,可见本品铸制精整,直径24.5毫米,重约4.50克,厚薄适中,小平形制。其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修整干净。整体面背字廓纹饰深竣,笔划纹饰线条清晰无粘。钱文布局协调规范,纹饰铸相端美清晰。显而易见,这等优质铸相显示了官炉出品之应有品质,正是武德官炉精铸,已然可得确定矣。

 铸相标准优质,相门可开。续鉴钱文书意。可见本品乃唐开元通宝之隶书书体,其书意端庄规范,大方得体,笔笔划划一丝不苟,正是唐开元通宝之书体书意,一点不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其“元”字,乃“双挑元”版式,而此式,不仅在唐开元钱中有见,而且相对稀少,故从钱文版式角度上说,其乃较珍版式之一。

 上述钱文书体书意可明确其为唐开元成立。而因其背铸龙纹,稍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将其认作其时之厌胜钱或者后铸之厌胜品。对此,就需要认真的对之做一点分析,已断其代。

 我们主要从背龙纹形态来看。可见此龙形,造型较为特别,尤其是龙头龙尾,极为少见。其头大眼短吻,莽粗身段,线条形尾翼,却有几分鱼体的特征。这一整体造型在几乎后世所见的铸钱背龙纹中,无论是官钱还是厌胜钱中均未见有,此其一;其二,而反观一些唐代龙纹,则此形态可循踪迹。尤其是,在唐代除流行传统的龙纹之外,还流行一种龙首鱼身的怪异动物纹饰。人们或称其为鱼龙变纹

 鱼龙变纹则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介于鱼、龙之间的纹像,这种纹像的原始形态可追溯到渭河流域的原龙纹。我们知道,鱼是龙的基础原型之一。以中国龙的形成机制为背景,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鱼可化为龙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载:禹沐浴淫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东汉高诱注曰:龙门本有水门,鱼游其中,上行,得上过者便为龙。故曰龙门。《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李奇注:渐离云:周、洛曰鲔,蜀曰,出巩山穴中,三月溯河上,能度龙门之限,则得为龙矣。

 前述,本品龙纹有几分鱼体特征,而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身中部粗大尤其是尾部散开的三条似鱼的长长尾翼线条上。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整体上来考察这一纹饰,粗大的腰身和散开的飘逸尾翼,并非完整或者说叫完全的龙纹。由此,其几分像鱼的形态可以基本上加以确认。故而,该形态的“鱼龙变纹(或鱼化龙纹)”也基本上可以确认之。

 进一步综合一些资料典籍来深入认识,我们发现该“鱼龙变纹”在唐代正是一种较广泛使用的纹饰。

“鱼化为龙”这一古老传说由来已久,然而为什么唯独是唐人对它情有独钟呢?其实,当我们回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自然会找到答案。李唐王朝建立以后,为了打击东汉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巩固中央政权,政府于是采取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从庶族人士中选拔优秀者入仕为官。

 科举制度为这些寒门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合法的途径。一个寒士一朝考取,便可以平步青云。这种变化,自然会令人联想起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于是科举考场的正门也被人们称作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赠崔侍卿》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以不得化龙的鲤鱼自比。在这种世态心理的背景下,表现化龙之鱼的鱼龙变纹自然成了吉祥图案,备受人们的青睐了。

 由此,我们似乎便找到了这似龙似鱼的纹饰之来由。基于这一纹饰尚未见出现在五代十国和宋(辽代有鱼化龙纹)之后的钱币上,而唐人喜用这一纹饰。此即可基本上确认为唐代之物。进一步,我们再将前述钱文书体书意的唐开元钱的特征与此“鱼龙变纹”叠加组合,由此便进一步确认了本品为唐代所铸,这,便是本考析之最后结论矣。

 而本品“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钱之用途是什么呢?很显然,其当然不是行用钱,根据其优等铸相、鎏金、鱼龙变纹三个方面来判断,愚见以为,这是一品官炉所铸的宫钱或者说叫做赏赐钱。

 就目前而言,以愚之眼界所及和能见到的披露,均极罕见此背鱼龙变纹唐开元,这说明当初所铸的数量极为有限,原因在于其非行用钱。其遗存之稀薄,也由此可见一斑。据此,可以说这是一枚极其难得的唐开元通宝钱珍品矣!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罕见的唐《开元通宝背鱼龙变纹》鎏金铜钱赏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