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雕样(一)——清罕珍《宝泉局祺祥通宝牙雕太祖样钱》赏论

标签:
话说雕样与雕母祺祥通宝牙样祖钱 |
分类: 雕母与母钱 |

本展之品,乃极为珍贵和仅见的清代“祺祥通宝牙雕样钱”。展目一观,可见其牙纹凸显,材质乃为象牙,特质鲜明。其历经一百五十余年,色质发黄,包浆有成,熟润之质感昭然。由字口间残留之蜡质可见,其曾以打蜡护体,刻意保护之迹象凸显。无需赘述,其历史老感和牙质均呈开门之相。
续观雕体。此钱直径为53.5毫米,重27.14克,雕体十分厚实。方正圆矩,地章坦平,规整有加,雕刻极为精细。其中,可见其穿乃金口未开,原始形制。此表明本品非为玩赏之品,乃牙雕之样钱无疑。
复品钱文。可见“祺祥通宝”四字,隶书之体,略见楷意,其钱文书意端庄,横直竖立,笔划工整规矩,书法虽然非大美,然其正是宝泉局铸祺祥通宝钱之典型书意,其中,小举一点可感,即“祺”偏旁“示”字第一横,为偏右一短横,这与实铸铜钱的特征正是一样。因此,其乃泉局祺祥钱样,乃基因相同,无需再检。
通过上述描述,结合实物,我们可以清楚的见到,此钱鲜明的特质,其实为祺祥钱之最早雕样无疑。接下来,我们通过其形制并结合钱文书意,进一步述其雕样与雕母之别。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一是“样”。顾名思义,“样”者,“标准”也。换言之,“样钱”是后续之钱的标准格式;二是“母”。顾名思义,“母”者,“事物据此产生出来的”,如母体,母范也。
上述表明一个事实,即雕刻之样,不受后续流用钱之形制大小限制,而雕母则要受到限制。然而,仅有此并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需要注意。
雕样的形制大小虽然不受限制,然,其最为重要的视觉特征或者说风格,将会成为后续雕母、母钱及至子钱的“样子”。
一是,形制特征风格,是窄缘、宽缘、狭穿、广穿、中穿等,也就是说,雕样的形制制式特征,与后续钱是一致或者说基本一致的;
由此可见,本品祺祥通宝牙样,正是符合了这一基本要求或者说其与随后铸品保持了一致,从而确立了其真正钱中“太祖”之身份地位。
综上所述,愚见以为,“雕样”者,真正祖钱矣,其大小不限,小钱雕大径样,大钱既可雕大径样,也可雕小于后续钱之样,其限制性不严,然而,其钱文书意、形制制式特征,则一定是与后铸雕母、母钱和子钱保持一致,至低也是基本一致,这便是关于“雕样”的诠释或者说其本来属性。因此,从严格上讲,不可将雕样和雕母混为一谈。
为进一步证明愚的这一结论,明日将会续展至今仅见的清宝福局咸丰通宝缘纪重一百精美木雕样钱一品,续证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