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宝福局铸钱形制与版式多样,铸工精到,钱品精美,堪称清钱一绝,至今仍然是藏家清钱收藏中的宠儿。
阅谱可知,谱载有宝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钱一式,乃为清钱背文常规制式(即穿上下当五十,穿左右满文宝福),谱曰其为雕母祖钱。此外,未见有录入过其母钱乃至子(样)钱。换言之,这一常规制式当五十钱,在谱录中仅见雕母录入。
而既然有雕母钱遗存下来,那么,我们便不能排除当时也铸有试样钱。而究竟有无子钱或者试样钱,任何主观臆想,都是不过是推断,均不能证明其有无。如果后世有发现,并经得起审视,那么其便有。如果后世至今仍未发现,则证明其可能无,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铸过。因为,史上铸钱,即使是清代铸钱,很多都没有钱局铸造档案留下,也没有特别告诉后世某人其到底铸过没有。故,因谱不载,而无视发现实物之实,不过乃一种典型的自以为是的初级入门者之见识矣!
事实如上,在愚之帐中,藏有一品宝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常规制式大钱。乃愚早年于南方猎获,一直深藏帐中。今日,特将其择出,上博展赏,以此实物,实证该制式钱非仅雕母一品,实有样钱存世矣。
展目本品,辩锈识浆。可见此钱乃窖藏薄锈,些许土垢,彰显锈色包浆纯真,锈浆踏实老道,且分布自然。薄锈之处,可见铜色呈青黄之色,是为青铜质地,铜色更显老熟之相。如此锈浆质色,可谓开门见山,很难置疑矣。
观其铸体,察识铸相。可见此钱铸制精整,直径为53.6毫米,重45.81克,厚薄适中。其铸相彰显方正圆矩,平坦地章,字廓深竣清晰,穿轮干净。其中,穿口斜拔,清钱铸相特色鲜明。如此精整铸相,清晰廓线,彰显样钱之范儿,是为宝福官炉优铸,毋容置疑。
再品钱文,感其书意。可见此钱楷书书体,书意端庄,笔见力道,横直竖立,书写规范,布局协调,端庄隽美,彰显福局官钱品质。经与谱载雕母比对,除直径略小外,形制书意基因相同,无异无邪,是为其祖所出,显而易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辨识和其本身所具有的铸相特征显示,愚见以为,可以确定此钱并非一般子钱,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品试铸之样钱。由此,我们可以适当推论,此钱乃宝福局在雕母之后所试铸的样钱,并未批铸子钱。这一点可以从至今未见本制式子钱而有所证明。检索与收藏历程来看,以愚之眼界所及,除本品外,至今无论真伪均未见有现,故,本品恐为至今仅见之品。
上述还可佐证,其更加真实可靠。其原因也在于,既然为试铸样钱,未正式批铸发行流用,故其铸量极为有限,样钱除回炉以外,偶得遗存,亦是凤毛麟角,自然后世罕见。愚能在漫漫猎泉路上获偶然机会,猎获其遗,也属万分幸运。此钱的存世,除可补谱缺之外,也证明了福局此式钱非雕母即止,实际上铸过样钱,故其无论收藏还是学术,价值皆是显而易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