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2014-02-03 07:24:05)
标签:

收藏

秦汉

半两

银鎏金

特大

分类: 超大钱
 银体金衣大半两  尊华优品非一般
汉代《“半两”银鎏金大钱》珍赏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两,最早铸于战国中晚期,战国半两为大篆,字体较狭长,笔划随意性较大,版式众多。由于早期铸工水平的原因,其铸体形态不规则,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很少看到完全一致的钱形,穿较小,不规整,钱体较厚重;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使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

汉代续铸半两,故半两钱延续有三个历史时期,即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其中,战国半两实则为秦地所铸,无非秦统一六国以后,将自己的铸币形制推广到统一后的全国而已。由于半两钱铸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故“半两”钱久负盛名,以至稍知币史之人,看到半两,即联想到秦汉。

在“半两”的铸史上,有超大形制的大钱,已经是不争之事实。其间,不仅有三十到四十毫米的大半两,更有形制尺寸在60毫米上的特大半两。愚博客曾见先后展示过这种大半两。

对于秦或汉半两,其特大直径的钱,做什么用的,有说是权钱,也有说是镇库大钱,还有说是纪念币性质,准确的说法既无史书载明,也无泉界名家或者谱著做盖棺之论,只不过曾见原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先生对这类大钱有过肯定之文。正因为如此,我们虽然还对特大直径的半两钱的具体用途有不同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收藏和品鉴这种特大半两钱,因为,很多事实都证名,秦汉铸超形制大半两,乃为实矣。

今日所展,乃为愚所藏之一品鎏金的半两特大钱。此钱,浑身鎏金,且金衣较厚,文字凹陷处,犹可见五彩包浆绽放,其保存至今,仍金光灿灿,几乎完美无缺。经测试,其乃银质躯体,外裹金衣,故其身无铜锈析出。因而 ,其实乃一枚银鎏金特大半两钱。

可见其铸体规整,直径达63毫米,重达89.78克,较为打手。其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其狭小穿口,穿轮修整干净。虽钱面不乏碰撞痕迹,然更显自然成熟。其中,尤其是字廓异常深竣挺拔,凸起如峰。其文字篆书“半两”二字,字形扁而团,此书意正是与一些已见的青铜品一样,无疑无邪。

亦今来看,这一板型的银品半两,难得一见,银鎏金则更是凤毛麟角。其之所以得以善存,也是因为其长期藏匿于东北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里。若非今日之中国大兴土木,则其仍然难以见天。而至于其什么年代入土,怎么去到东北之域,事实上已经无从查考。我们今天所能做的,便是对其进行认真辨别,实物实证,若不能举证推翻其实的话,其则为实矣。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汉代稀珍《“半两”银鎏金大钱》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