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罕见版式《宣和通宝瘦金书背陕小平》样钱赏品

标签:
收藏宣和通宝背陕新版式样钱 |
分类: 两宋 |

而我们知道,宋徽宗几个年号的铸币版式最为繁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有人曰,继续发现其新的版式,丝毫不奇怪。愚见对此说法深以为是。这不,正巧愚帐中有藏一品宣和通宝瘦金书背陕钱,就是新发现的版式,十分罕见。今日特将其遣上博来,与众泉好共同分享,也藉此赏析一二。
首先,还是来辩锈识浆,以证其老。展目此钱锈色,有经验者一目了然,其乃东北坑罐装窖藏出品。其薄锈淳浆,皮壳重重,凝重而踏实。钱体青幽质色,可感其青铜材质,铜色熟老。毫无疑问,其门洞开,至老之质亦。
其次,赏其书体书意,以认其质。展目其面背文字,可见其书甚为端庄隽美,乃徽宗瘦金体书就十分鲜明。笔笔划划,书写认真甚为讲究。其文字布局协调规范,书意潇洒犹如行云流水,毫无疑问,此乃徽宗官炉美作,无需赘述。
再者,识其铸体形制,以辩其铸其版。此钱直径25毫米,重4.81克。相对直径略大于已见和入谱的背陕诸版式。其铸体精整,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干净穿轮,字廓深竣,笔划缘廓线条清晰有加。显而易见,此等铸相彰显徽宗时期官炉之优质铸钱品相。不仅如此,从直径稍大并结合如此精整铸相来看,基本上可断其乃初铸样钱之性质矣。
进一步,我们需要分析其版式特征。一方面,根据谱载若干式背陕钱的书意来看,大部分非瘦金体,已然无需再行比较。而其中载入谱的瘦金书一式,其钱文与此仍有差别。这一差别,一是表现在“宣”字上,其下横直而收笔顿点明显;二是“通”字,已见之版式,“通”字起笔三划稍带隶意写法,而非楷书的三角形写法;三是“寳”字,可见此钱最后三笔的特征,其中倒数二三笔为直接横折向右出去再向左撇,而非在“目”字中间即向左撇。上述书意上三字的不同写法,已然十分鲜明的将其与过去所见之品加以区分,此其一;
其二,更为鲜明的差别是在背穿廓上。我们知道,过去所见的宣和通宝背陕钱,解释窄缘和面背窄穿廓。其中,背穿廓宽窄,与面穿廓无大的差距。而观本品,我们不难看出,其突出的不同还在于其背穿廓的宽窄上。可见本品面穿廓为窄细,而背穿廓则肥粗。从其背穿的铸线来看,其不是因为修穿不到位而致使的穿廓肥宽,而是本来就是粗宽之穿廓。因此,如果说从钱文书意结构上看,其差别不是很大,那么,从背穿廓的宽窄来看,此钱就可以确认无疑的断其乃又一版式了。
综上所述,本品“宣和通宝背陕”小平钱,确为又一罕见的新版式,且基本上可定其初铸样钱。基于此,其发现很晚,也很稀罕,便在情理之中了。因为,本式仅仅是样钱,未曾批铸矣。而此版式发现于东北宝库,和其它宋代新品一样,也是情理之中,多是金人掠北遗存之精品是也。当然,本品不可能仅此,相信民间泉友,尤其是东北泉友,会还有人有藏的。这里,首次就此钱版式做一些分析辨识,并不一定精确,写出来算供大家参考之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