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民俗钱《一母九子四决背十二生肖纹》大钱珍赏

标签:
辽代民俗钱一母九子十二生肖纹四决 |
分类: 辽金西夏元 |

辽代民俗钱,无论是纹饰还是文字皆较丰富,其中最常用的纹饰,便是十二生肖。可以说,辽代契丹人,对十二生肖情有独钟,以至于到了图腾崇拜的地步。这可以从很多面文不同,然背往往都铸有十二生肖纹的现象中,得到某种证明。
藉此,今日愚便将帐中所藏的一品也有十二生肖纹饰的大钱,帐中点将,遣之博,与诸泉好共同赏品分享,并小析一番。
展目可鉴,此钱面纹为我们并不生疏的“一母九子”纹饰,背面则为更加熟悉的十二生肖纹饰。
首先,我们辩锈识浆,以确认其锈浆之真,再行辨识其铸期年代。可鉴,此钱熟坑传世,乃大东北地区所出。其薄锈浓浆,紧实而自然。磨损痕迹历历在目,露铜之处,可感其青铜质地,铜色老旧。面背整体上察之,此锈色包浆,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大门洞开,闾山可见。
其次,在锈浆实而可靠的基础上,察其铸体。可见此钱铸体规整,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其纹饰缘廓深竣,线条清晰,铸相上佳。其直径为59.5毫米,重达89.91克,铸体厚重有加。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其面背穿廓均为四决纹,且穿廓肥粗,遒劲之感跃然入目。该穿廓及其四决纹及其形态,一眼望去,我们并不生疏,因为,这一形态我们在很多辽钱上屡见不鲜矣。
上述两个方面,尤其是其厚重铸体和穿廓四决纹的特征,基本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此钱的铸期绝非宋元明清,恰恰相反,其只有辽代所铸,才具此特色矣。
基于此,我们还需要述及其面文。有人会提出,“一母九子”纹,在明清的厌胜钱上,也不鲜见,此钱是否辽铸,值得探讨。问题提得好。确实,正如十二生肖纹一样,一母九子纹,在明清厌胜钱上也不鲜见。但是,正如十二生肖一样,其自产生以来,绵延数千年,直至今天,与龙一样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最悠久之传统文化表象。其贯穿于数千年之中,并绵延不断地出现在历代各种制器之上。
而“一母九子”,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吉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之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吉祥尊贵。因而,通过一母九子纹,表达了子孙昌盛,多子多福,吉祥尊贵的企盼和理念。此习也是延续远不止千年。因此,该纹饰出现在辽代铸钱上,便丝毫不奇怪。而至明清续用其做厌胜钱纹饰,也属传统,再正常不过。这犹如十二生肖纹一般,已然无需赘述了。
依据收藏实践,并广为检索,可略微知道,这种厚重且具有四决纹的“一母九子背十二生肖纹”的钱,仍十分难得一见。究其原因,无非还是在于其乃辽代所铸,千年以来,遗存已经十分稀少之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