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青冰裂细纹披 秘器犹存修内遗
宋珍瓷《汝窑镶金边乾隆题诗三足奁》珍赏
宋汝窑瓷器,瓷中翘楚,声名历久不衰。想当初,其乃皇家之物。转眼二百多年逝去,时过境迁,现在而今眼目下,其早也出宫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日,愚特将所藏一件乾隆爷赏过的宋汝窑三足奁,帐中扶出,上博一展其尊容,旨在表明,二百多年来,山转水也转,珍瓷贵器,辗转挪窝,绝非那宫这博才可拥有矣。
此汝窑三足奁,乃出土之物,重重土沁,历经清洗刮除,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冰裂纹中,土沁更重,难以清除。其天青之色,釉色亚光,隐见丝丝开片纹,老气盎然。支钉烧造,底见五粒芝麻铮钉。其造型规整,正是宋代汝窑器中典型的器种之一。无需再行基本描述,其乃宋汝窑器可谓大开其门。
此三足奁,最为突出的特点或曰赏点是两点。
一是,其为镶金边。所谓镶金边,是指古代在一些瓷器上,用金属或铜或锡,以及铜鎏金乃至金,打制成薄皮,包裹瓷器口沿或者足边。此举,一则对瓷器最易磕碰损伤的地方,用金属加以保护,二则,也起到装饰作用,让瓷器看起来有金属的亮丽和质感。此举,又多在名瓷精品上采用,其既可以是瓷器初造成后施以镶边,也可以是后世人获得珍瓷后再为之。
二是,此三足奁的底部,有錾刻描金题诗一首。其诗曰:“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才叹尔或如斯。”并且注明为“乾隆甲午春御题”。由此,通过诗题诸字,我们即可清晰地知道,此三足奁,乃时宫中之物。可能也是乾隆爷亲自把玩过的东西,进而才题诗咏物。其时间为乾隆甲午年,即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此诗,经查阅资料,发现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汝窑卵青碟”上刻有,且一字不差。(另见有说其实为圆洗,见“汝窑诸问题新考”《欧阳希君古陶瓷研究续集》:“实际上,汝官难分早就产生。如乾隆乙未(四十年)《题官窑碟子》:“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但该刻诗碟子实为汝窑圆洗,落款为乾隆甲午(三十九年)春御题,现藏台北故宫”)
我们知道,乾隆爷喜欢为自己钟爱的或者前世珍贵瓷器题诗,并遣工匠将这些赞咏陶瓷的题诗錾刻在瓷器上。在台北和大陆的故宫博物院,均藏有多件乾隆御题并錾刻诗句的汝窑或者官窑瓷器。其真实性,自然不用赘述。
此件三足奁,我们可见其錾刻的文字书意,标准的楷书书体,书法功力深厚,书写极为工整,笔笔划划无丝毫可诟病,其錾刻功力亦是精到细致,乃至无可挑剔。并在錾刻后再施描金,可见工序繁复,一言以蔽之,非帝赏之瓷而不可如此矣,此其一;其二,此奁器之口沿镶边,乃铜皮鎏金,可见其鎏金层较厚,并大部完好,其间可见少量铜锈析出,自然天成昭然,年代岁月悠久,毫无可疑之处,也充分说明了此器在当时所受到的重视和刻意呵护。
显而易见,上述两个方面皆表明了此汝窑三足奁,确为当时清宫所有,乾隆爷赏玩之物。至于其和台北故宫所藏之“汝窑卵青碟”上的题诗一样,此无需生疑,从此诗的内容来看,正是一首对汝(官)窑瓷器典型特征的描述咏赞,将其刻在多件天青汝窑器物之上,实乃顺理成章也!
由此,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有的鉴瓷者,但见宫博之藏,便不认其之外的第二件,甚至不允许之外有藏,似乎乾隆爷或内务府的人已经隔世传音,耳提面命他(她)此器只此一件,别无二件。至于之外的东西,实物如何,这些鉴瓷者,是不去看去识的。
当然,至于愚怎么猎获此宝贝,故事不必去讲啦,讲了有人反倒又有二话。还是面对实物,去除那些专家们特别喜欢问的,怎么获藏的以及多少钱买来的之类的话语。来个实物实证,若还真有鉴赏之力,非浪得虚名,那么,就仔细瞧瞧东西再说话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