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古泉青铜器,形用不同质相同。藏泉之外,爱好之内,猎藏些许青铜之器,既是一种延伸和喜好,又相得益彰矣。藉此,今日特将愚所藏一件青铜器,帐中择出,发上博客,展赏一番。
为便于不甚熟悉者鉴赏之需,特辑录一点关于所展之器的资料,已助诸位鉴赏之需矣。
所谓“簋(guǐ)”者,乃盛放已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相似现在的饭碗。其基本形制为敞口,圆腹,圈足,无耳或双耳。不同的时期又出现和流行过三耳簋、方簋、弇口簋、四耳簋、方座簋、三足簋等。簋是重要的礼器,在商周时代它同样是象征贵族身份高低的指示物。据《礼记》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簋是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商代中期簋为这时期新出现的器类:一种口微敛,窄沿外折,深腹稍鼓、底近平,下承矮圈足;另一种,两侧有对称的兽首形双耳。
西周早期簋的变化比较大,数量增多,式样翻新。侈口鼓腹双耳的商代晚期簋继续流行,但兽耳多变化。成康以后,乳钉纹无耳簋消失。此时最具特色的是高足簋、四耳簋、方座簋的出现。所谓方座簋,就是将簋体和方禁连铸在一起,武王时期的天亡簋、利簋都是这一形制的代表。
西周中期簋有双耳簋、弇口簋、方座簋、盂形簋等许多型式。簋的耳式多样,弇口簋有贯耳、附耳和环耳,后段流行兽首衔环耳;
此簋,青铜质地,故曰青铜簋。其圆侈口,卷沿。四兽耳附长珥下垂,腹深,腹壁有弧,斜収至底部,而底则呈圆形。颈部饰兽面纹,簋身上下各饰一周几何纹。圈足上饰四组饕餮兽面纹,中有脊棱。兽面由两条对称的屈身夔龙组成,夔龙裂口,单角高耸拱背卷尾。兽耳与簋身分铸。簋身接四耳处,上下有突起的榫头,兽耳中空,正好与凸起榫头套合,铸接方法十分精巧。四兽耳长方形长珥下垂。兽耳上部之兽头作浮雕状牛首,两耳侧耸圆目,神态生动自然。兽耳下部,正中饰兽面纹,两侧有阴线勾勒的小鸟纹,垂珥两面有两道竖直向下的凹槽。四兽耳接簋身,使簋彰显独特神韵。本簋器形完整,品相上佳。其锈色自然而紧实,纯真无邪。其体纹饰华丽而不繁缛,造型威严庄重,典雅大方,实乃西周铜器中的一件精品矣。
一番鉴赏,不免又有所感。愚之所藏,乃小有所获。而藏界硕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以些许己藏沾沾自喜,更不把自己当成神人,能通晓天下器物之品种和真伪。中国古代制器浩如烟海,在收藏之路上,要学习和认识的东西太多,没见到过的事物更多。如果缺乏自知之明和谦虚谨慎的态度,以为自己小有藏历,略知一二,就到处充当大师高人,到处串门儿卖弄惹事,侮辱他人智商,这个的不真,那个的不实,却又还不见其放出半点儿真知烁见的分析论证来。到头来除了让人瞧不起,朋友尽失以外,还经常挨鞋底板儿让人给轰走,实在是不拿自己当回事儿,真是何苦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