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局《局票集换当用五十》展赏

标签:
清代福局钱局局票收藏文化 |
分类: 明清 |

集换局票钱,最早可见马定祥先生《咸丰泉汇》中所考:“系福建钱局内部使用之钱。有红铜、黄铜两种,极罕。”此考说明此钱为钱局内部的一种凭证,其顾名思义,“集换”二字,可理解为“集中兑换”,而兑换的则可能是钱局所发行的钱票(局票)或者某种凭证。其背有纪值,分别有当用十、二十、五十等。
华谱中可见载入当用一十型拓图(转抄于咸丰泉汇),曰珍罕品,有提及当用五十,而未见拓图,并言曰珍稀度次之,实则不然,当用五十的稀罕度丝毫不亚于当用一十,且其钱更大。这可从当用五十与谱中不见载拓而可见一斑。网检索可知,集换局票当用十一和五十,都可觅踪影,然却非滥见,数量仍以枚计。其中,中国嘉德曾上拍马定祥所藏“集换局票当用一十”黄铜钱一品,估价高达十三万至十五万元。由此也可见其属于清钱中的比较稀罕珍贵的品种。
品赏此钱,面“局票集换(或集换局票,这里为了方便其他泉友对照读识,愚采用华谱上的读法)”背“当用五十”。其字皆为楷书,书意端庄,笔划见锋,颇有力道,钱文布局协调。故其乃福局内铸,可圈可点。
铸体铸相察之,铸制规整,方正圆矩,平坦地章,字廓深竣,穿轮皆显干净,修轮修廓一目了然。铸相显示,其福局官炉之作无疑。
再辨锈色。可见此钱锈色虽薄,然紧实不虚,包浆纯真,分布自然。铜色熟旧,可见边缘部分绽放金光,似有过鎏金。整体锈色及其皮壳,彰显自然天成之相,存年代悠久之貌。
显而易见,就此钱本身而言,开门无疑。作为一种钱局的特殊铸品,其虽非市面流用之品。然,其也是一种金融性质的凭证,因此,其入钱列,亦是完全可以的。作为清代钱局独特的金融凭证,又是方孔钱制式,此钱值得具有独特的货币学意义,是研究清代钱局历史的重要实物,当然,作为收藏品,因其存世稀少面相独特,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