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天聪通宝背穿上十•一两出号大钱》珍赏

标签:
皇太极登基天聪满文出号大钱 |
分类: 超大钱 |

天聪通宝钱,因皇太极在天聪年间续修满文,故,天聪年间前后有两种满文书行。在其所铸满文天聪钱上,也记录了这一情形。即,天聪通宝钱有大满文和小满文之分,谱载共有”二+一“式,所谓“二+一”者,即其中之一式背铸大满文穿左为”十”,穿右“一两”,系仿明天启大钱记值记重制。其径约43毫米上下,重约22克左右。总体上制作规整,边廓坚挺,字口深峻,品相颇佳。另一式为小满文,背亦是如前。另一式,则为独特,乃背穿上“十”穿右“一两”。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泉有不知种类,藏有不晓幸运。尽管愚帐中未能获藏天聪通宝背穿上十•一两折十型钱,然而,却万分有幸的猎获到该钱的另类大型品,即“天聪通宝背穿上十•一两出号大钱”,此品,在之前的任何谱著和泉家的言论中,均未见提及。其不仅是脱谱,还是本世纪横空出世的天聪创见品(另一天聪创见品“汉文天聪通宝”小平钱,见博友阿骨打保机去年初所发),可谓拍案惊奇之泉矣。
言及于此,如果您是一个真泉好,是一个对祖宗遗产充满敬畏并认真对待的人,而非叶公和满脑子草莽意识的人,那么就请您先不要想到“可能不可能”,更不能先去断言什么“伪作臆造”!尽管实物在愚帐愚手,然,您可以根据愚展示的清晰图片和如实描述,鉴赏一二,其孰是孰非,便可基本明白,然后再来说话,方能靠谱矣。
展目此钱,直径达63.5毫米,重达82.26克,该径重在形制上显然已非通常的折十大小,而是明白无误的所谓出号大钱。此外,观其铸体,可见其铸制精整有加,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净。其中,其轮边又经过精修倒圆,略具饼钱特征。再看其字廓,深峻挺拔,笔划清晰。显而易见,就其整体铸相而言,此品质,是为皇太极官炉之“聚美优品”毫无疑问矣。
辩锈识浆,至关重要。察此钱,薄锈,然锈色纯正,包浆纯真,锈浆凝重而紧实,分布自然。其青铜质地(有可能含低银),铜色泛红而老旧。无需啰嗦,一言以蔽之,其锈浆质地,正是东北罐装窖藏钱的典型品色之一,伪所难为。换言之,对稍有东北钱品坑口眼识经验者,必曰此乃一眼货矣!
而就钱文书意而言,虽然愚不会满文,然其书写美学,还是可略有感知。故,可感此钱之小满文书意,行书大方洒脱,点横竖划,协调规矩,与此式折十钱之钱文,乃字一样而书意不一样。不难看出,其书其意,皆乃端庄正点,官铸钱书,绝无疑问。
一番辨识审视之后,不难看出,此钱若为不真,天下何真?!是故,断其皇太极本真之铸,其大门洞开,大小兴安岭直奔眼底矣!
根据此钱径重,显然,其非行用之品,可以确定。而其性质究竟为何呢?略思而得,如果说当十型天聪通宝钱为皇太极登基所铸纪念币,倒不如说此品才是真正的具有纪念币性质。因为,以此出号大径雄体和美书美制,则更能担当帝登大基纪念之物。而另一方面,背穿上十之字,在如此大径上,也不过是具有象征之意义。史来各朝,这种以行用钱式,铸超制大钱或纪念或镇库者,早已不胜枚举,此就无需赘述了。
此品天聪通宝背穿上十•一两超制出号大钱的现世,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古泉的品种类别之异常复杂多样性。其被记录下来,自南宋洪遵著钱谱开始,五百余年来,都是在不断发现充实的进程中前进的。尽管清末尤其是民国时期,各种泉谱著述逐渐增多,泉界名家辈出,论泉之文大量问世,然,皆都不能见到载完中华古泉之洋洋大观。这一泉事铁律,乃属常识。然,曾几何时,时至今天,有一些人尤其是某些颇具一点名气之泉家,竟然无视这一泉事铁律,动辄引述百年前之论,抱住民国泉谱,脑记早已陈旧不堪的所谓五十名珍之识,对新出新品,不辩实物,放弃唯物辩证之法,只依据种种旧说论泉,凡见新品,动辄不真,言必臆造,这不可能,那不可信。其僵化和功利程度以及书斋作风,旷古未见,比起民国泉界之务实风气更是落后百年以上,言及于此,倍感今不如古,真是不胜唏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