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珍《万历通宝背龙凤戏日纹母钱》赏析

标签:
万历通宝铸钱龙凤戏日母钱珍展 |
分类: 雕母与母钱 |

其次,考察钱体。展目看去,此钱钱体厚实,直径为27毫米余,重达10.11克。其黄铜材质,熟老铜色。整个钱体无砂无眼,板材精良,方正圆矩,平坦地章,尤其是字廓纹饰线条间隔有距,线条纤细清晰,高凸深竣,如峰拔起。以此钱体察之,似具有雕祖之相。而深入再察,感觉罕见雕痕遗迹,故,我特降低一个档次,判定其至少为铸母。事实上,若以铸母钱论之,则所有特征皆具,字口笔划间距、字廓深度、钱体厚度,偏大直径,等等诸般特征,非母而可有此范矣。
再者,品阅钱文。可见其钱文楷书,书法有道,书意端庄,布局协调,整一个万历钱之鲜明书意风格,无可置疑。其背为穿左凤纹,穿右龙纹,穿上日纹,呈现龙凤戏日姿态,龙凤纹笔法简练抽象之中又有具象,整体灵动。是故,此书意纹意,皆可实证其真。
此母之存世,殊为难得。由此可见,史来民间藏家之真物,并不能都被那些喜好著谱撰文,论钱说泉者所尽知。大量的钱品,尤其是很多好钱,依照中国收藏的传统观念,多为藏家千方百计秘藏起来,诸多著谱撰文者一生皆不能得见,以至于诸谱漏载泉品太多,尤其是雕母类和铸母以及样钱类。
君不见,诸多泉谱,洋洋洒洒,载入成百上千泉品,除了有些宋代铁母和清代晚期雕母铸母以外,元、明、清中早期的雕母,铸母钱,均极难见到。难道说,那林林总总的泉品,非母所生不成?母钱都到哪儿去了?回答是,母钱者,泉中上品矣。而既然如此,物以稀为贵,其流入民间后,必被获者刻意藏珍,乃至秘不示人,自然诸多世上之人便不可知晓了。此,乃过去长期以来中国藏家之基本藏习矣。而不了解这一传统习俗和特点,则当后世某一天珍泉罕品现世,你自然是大感惊奇,然后急翻泉谱,未见未闻,再以谱圈钱,当然不信其实矣!呜呼,不思进取,食古不化,滥尊谱载,一知半解乃为必然,终身无成,幸运不降,最后只有羡慕嫉妒恨之剩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