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最早铸于战国中晚期,战国半两为大篆,字体较狭长,笔划随意性较大,版式众多。由于早期铸工水平的原因,其铸体形态不规则,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很少看到完全一致的钱形,穿较小,不规整,钱体较厚重;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
汉代续铸半两,故半两钱延续有三个历史时期,即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其中,战国半两实则为秦地所铸,无非秦统一六国以后,将自己的铸币形制推广到统一后的全国而已。“半两”钱久负盛名,以至稍知币史之人,看到半两,即联想到秦汉。‘
今展示一品愚早年所藏之较为特别的半两钱。其形直径约32毫米,而其重量却达到了20.46克。在秦汉半两钱中,属于中大型。而秦汉半两,中大型和大型诸形制钱,皆遗存不丰。
此钱之所以如此之重,盖因为其字口莽壮高凸,耗铜更多之故。察其锈色,乃出土有日,锈呈实皮,层次有复。把玩之下,已然生见熟相,自然天成,其相真切矣。
观其铸体,整体相对规整,铸柄左略有凹削,老铸之相。其背无廓而光整,显示其泥或石范为模。其中,“半两”二字,端正无邪,如山似峰,高凸挺拔,彰显独特的莽壮之相,十分罕见。如此铸相,当为官炉之作无需不生疑。
观其钱文风格,“半”字一竖,没有向下贯穿,“两”字,笔划有省。书意端正,字形偏团。是故,愚见以为,其应为汉代所铸是也。
因此,此钱从书意铸相来看,乃为汉半两其中之一种版式,所见甚少,值得一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