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始铸于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铸“大中通宝”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琼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续铸大中通宝。颁行五等钱式。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再铸。第二次再铸,即背面铸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各铸五等。
大中通宝背桂几等钱,历谱有载。因桂局铸币每等相对遗存较少,故总体上皆属于大中钱谱系中比较难得,价值较高的品种。
本博曾展示过大中通宝背桂五。今将帐中另藏的一枚大中通宝背桂三,也展示出来,泉好共赏之。
此钱为南生坑锈色,愚几年前于广西桂林猎获。锈色可鉴,莽苍绿黑,深厚凝重,皮壳坚硬,自然天成之相矣。
观其铸体。铸制规整,方圆廓正,地章平整,穿轮皆较为干净,间有些许硬锈凸起斑块。字廓察之,深竣凸起,线廓清晰。铸相显示,其乃桂局官铸无疑。
续品此钱钱文,可见大中通宝四字楷书书体,布局协调,笔力遒劲,文字端庄,体现了大中钱书意之典型特征,并无可疑之处。
检索与收藏实践可知,大中通宝背桂五等钱,相对来说,桂一和桂十遗存要多于桂二、桂三、桂五。因此,此大中通宝背桂三钱,也属难得,颇具价值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