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2013-07-26 07:23:01)
标签:

宋仁宗

明道年间

元宝

折十

实物实证

文化

分类: 两宋
北宋新珍《明道元宝光背折十》样钱珍赏
——暨辽蒙与黑龙江不同窖藏锈色的对比佐证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道元宝,北宋仁宗明道年间(公元1032—公元1033年)铸币。钱文分楷书和篆书两种,成对钱,小平形制,总体存世较多,有见所谓大“寳”版式,存世稀少。除此以外的明道元宝钱,谱载最大形制者为折二铁钱,其余更大形制钱则未有所载。

 长期以来,谱之不载,并不意味着史无所铸。关键在于后出之脱谱品,是否经得起检视,若能过关,则其真实,可补谱缺,可证史实矣。

 而这一点,在近年大东北地下宝库芝麻开门后,得到了有力佐证。伴随着过去长期未见未闻的辽金钱币下山出林,一批同样长期不见载述的宋代银、铜钱币等也随之出土见天。这其中,明道元宝折十型大钱,便是一例。

 明道元宝折十型大钱,目前已见有泉友公展几枚,皆乃东北罐装窖藏质色。今日,愚也将所藏两枚帐中点出,遣之上博,赏析一番,与诸泉好再行分享。

 首先鉴赏两品钱的质色。这是两枚不同锈色包浆,然而形制和钱文书意一致的同胞之品。

 第一品,质色可见略泛红,青铜质,铜色老旧。虽然薄锈,然其锈色包浆纯真,锈斑老道且分布自然,天成之相昭然。无需多言,稍有东北出钱识别经验者,可一眼开门。这一品色,乃出自黑龙江罐装窖藏,是为典型。由于其更加偏北偏冷冻环境罐藏,故其锈显更薄,铜色铜质更加鲜明。

 第二品,其质色可见青幽,蓝绿薄锈覆盖,露铜之处,泛红之青铜质地,铜色老旧。其锈较之第一品略厚,然锈斑老道,自然天成,纯真无邪。此质色亦是东北罐装窖藏出品,不过非黑龙江,而是辽西走廊与内蒙赤峰一线所出。其地域相对偏南,气温较之黑龙江高,土壤条件不同,罐藏环境有别。故,乃其锈色浆容有别矣。

 上述比较可知,即使同出大东北,然其品色并不一致。由此也可断然排除所谓出自伪手之嫌矣。

再观其铸体,可见两钱形制一致,铸制精整。其字廓深竣,笔划线条清晰,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净,非官炉精作而不可得矣。从铸体可见,两钱直径一样,皆为43.3毫米直径,然,重量不一,其中一品重18.57克,另一品重17.84克。显而易见,此重量之略差乃属于正常范畴,不疑。同时,可见笔划廓和穿缘廓,虽然一样,然细节不同,磕碰损伤不同。

 再观其钱文书意,可见其楷书十分地道,端庄俊朗。其书法功力非凡,书意力道十足,且和小平钱书意有一脉相承之风骨,尤其“元”字之似楷非楷,似行非行的独特书意,更见典型特征。显然,此书,若非仁宗官炉,谁可为之?

 综上所述,此两品明道元宝折十大钱,属于同版同模,一母同胞,无可置疑。其锈色包浆不同,铸体细节不同,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而力证其非近当代之伪臆之作。

 根据其出甚少,长期不见的情况来看,其为试铸样钱,并未有发行流用的性质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而关于折十形制,其实入谱的早已经有明道之前的“太平通宝折十”和“咸平元宝折十”等大钱入谱。故,其后再有其它年号的折十品种,我想,已经不需要再行赘述了,只要我们不是形而上学,抱残守缺去对待历史,而是辩证思维,实物实证,那所有问题皆可引刃而解矣。

目前,此明道元宝折十大钱,虽非二三品现世,然检索亦难,所见稀少,是为特别珍贵,其必将弥补谱缺,还历史之真实矣。

 之前,曾有泉友言,其见过第二种青幽质色之其它品种,因其字口高凸,十分工整,品相极佳,而至不敢相信,疑其当代新作。事实上,这是泉识和胆量皆不足所造成,很多时候,机会便是这样从身边溜走的。虽然我们心中时刻需要有防伪意识,并不是见脱谱,见字口高凸等就认其真。但也要知道,鉴泉真伪乃综合因素集合辨识之结果。只有在几多方面,皆能过五关斩六将,则无论其品相如何,形制如何,乃至脱谱与否,见闻与否,即可以入基本信之行列。这也是今日愚将两钱放在一起展赏分析的目的之一矣。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北宋《明道元宝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