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谱不载真折五
行书圣宋见端倪
北宋罕见《圣宋元宝行书阔缘折五银钱》赏析
圣宋元宝,为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币,是继宋仁宗“皇宋通宝”钱之后的北宋又一非年号钱,也可以类说是国号钱。其形制小平、折二、折五等,主铸材质铜、铁。主要书体为篆、行、隶等三种。光背和背文式皆有。总体遗存量较丰,普品较多,背文铁钱价值反高于铜钱。其中,铁母为该泉体系中的珍贵品种,价值最高。
阅谱可知,载有圣宋元宝阔缘行书铁母几品,以通俗本华谱为例,其所载最大直径的行书圣宋元宝阔缘钱,无论铁钱还是铁母,其直径均不超过33毫米,且未标注折值。后有人将此尺寸通以折五待之,愚见以为,显然有误的。
前不久有博友展示了其所藏行书圣宋元宝阔缘折五型银钱一品。近检索本藏,亦见有此一品,其直径达到36.3毫米,重20克余。从这个直径大小来看,这才是真正的行书圣宋元宝折五型钱。而此,之前并未见有谱录入。
为此,今亦将其帐中点出,遣之上博展赏一二。鉴赏此品,可见银质包浆纯真凝重,分布自然,钱体老态龙钟,沧桑容貌,可谓大开其门。
其铸体精整而厚重,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竣,穿口干净,笔划线条清晰有加。铸体显示,其非徽宗官炉之作而不能矣。
钱文行书,书意潇洒自如,运笔功力十足。隽美行书,跃然而出,乃行书圣宋元宝钱之典型,盎然神韵,自不在话下。
由此,我们可确认,真正符合折值尺寸的行书圣宋元宝阔缘折五钱,是存在的。其优良铸体品相也显示,此钱具有初铸样钱之范儿。
经检索,此形制及其铸相特征的铜钱,尚未得见公展。曾将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上拍一品“圣宋元宝折五试铸样钱”,其未见成交记载,亦未见标准规格数字。从字体书意来看,与本品银钱有区别,廓缘较之本品狭窄,因此,与本品至少是不同版式,不排除其将折三当做折五对待的情况。
上述嘉德拍品,虽然不能以证本银品(包括博友同版它品),然而,可以基本上确定行书圣宋元宝钱,是试铸过真正到折值标称尺寸之阔缘折五型钱。由于,其乃试铸样钱性质,故铸量有限,并未行用,故铜钱铸量极小,遗存几无。当然,也完全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此钱只是试铸了银钱,而没有铸铜钱。其原因可能在于,银钱供宫廷或者达官贵人使用,属于特殊用途的铸品,而这在有关宋代银钱的用途上,是有史籍记载的,本人亦有过博文论述,此不复述。
总而言之,此行书圣宋元宝阔缘折五银钱近年由东北出土现身,且已可看见包浆有别的不止一品,证明其真实可信。也可以从侧面证实,在金兵攻陷汴京后,劫掠大量宋宝北去之事实。这些只有在北宋宫廷中或贵族中才使用的特铸银钱,完全可能存在悉数掠北而去,中原再无踪影的情况。这里,尽管其历史的真正原因,我今天已经很难知晓,只能是一些推定猜想,但是,这种不知原因并不能成为否定其真实性的理由。因为,其真实与否,只能是根据实物本身的情况来确定,这,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文物,包括官方考古发现的唯一正确方法矣。





以下,20011年秋拍,中国嘉德拍品“圣宋元宝折五试铸样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