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浇黄釉瓷器,首推弘治官窑。其精美非凡,不可多得。今日,特将帐中所藏一器,发上博客,一赏弘治浇黄帝瓷美器。
关于弘治浇黄釉,本人并无多深研究认识。基于此便偷个懒,特将李言先生发表于中藏网上的一篇上佳短文摘录下来,转于此,作为必要的鉴赏知识铺垫。
弘治浇黄是在弘治年间创烧的一种极为名贵的精美器种,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不及,是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器,因其娇嫩、艳丽、隽秀、精巧、小可、迎人的诱人风格令人爱不释手。黄釉器的资料显示,最早于永乐,但浇黄釉器只产于弘治,并采用了永乐甜白浅划花工艺风格,更显得娇嫩、锦上添花。弘治黄釉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因而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是并列明朝六大器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斗彩、弘治浇黄)之一的名贵器种,正因此见之不易、得之更难。弘治浇黄在放大镜下观,可见汝器之斜片纹路,可知釉中也融入了一定比例的玛瑙粉,由于上釉为浇铸法,于是积釉现象定然存在。由于色釉的叠加效应,使得积釉处呈现红黄色,而弘治的款虽为青花,但也许是化学反应的缘故,浇黄器上的款色和孔雀绿的青花一样呈现的是黑色的深蓝,由于弘治的胎釉极为细密,因而其款色不仅不下沉,反而会上鼓。
弘治浇黄为低温器,但弘治大器也有高温器,但高温器的黄,皆泛红头,也名贵至极。弘治的黄釉绿龙器十分名贵,也别具风格,由于弘治的胎质细密,并融入了多种宝石等名贵元素,因而虽然极其娇薄,但击之一定为金属之声。弘治浇黄器,前朝后世其黄之色,为弘治娇嫩可人,真与假,本朝还是后仿之器,只要放在一起,不必言语自有结论。
上述文章,虽字数量不大,然而确将弘治浇黄瓷器的特点和价值等,描绘得十分到位。结合以上论述。复观所展之器,乃为实证矣。
本器为一碗,釉色浇黄,碗外壁阴刻龙凤纹,内底阴刻花卉缠枝纹。釉色娇嫩,釉下可见开片纹,其明黄色地道艳丽,釉光晶莹剔透,滋润自然。纹饰来看,龙飞凤舞,十分生动。其中,龙呈五爪,饱满锐利,皇家规制昭然若揭。
其底款,铭“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识,色质深蓝厚重,书意端庄,十分典型,其宗之正,乃一目了然矣。
此碗,在灯光近照之下,更显其尊。可见,其光射之下晶莹透亮,胎体匀称,金黄色之宝光绽放,浑然神器般夺目。
是故,本器直径158毫米,在碗器中书中型,然其色其质其工,皆具有鲜明的官窑皇家用瓷之特质,故,愚以为,言其为弘治帝瓷,绝不为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