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元宝,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间(公元911—915年)铸币。前见版式均为小平钱,根据一些资料记述,其形制有早期的大样和晚期的小样之分。谱载曰永平元宝钱铸制相对不甚精工,面文较为粗率,钱文隶书,旋读。
永平元宝钱,是王建铸钱中遗存最少的品种,史来诸谱皆言极其珍罕,属于五代十国时期铸币中的名誉品之一。这其中,仅以华谱中的拓品为例,其载入几品拓图,皆授一级之誉。其中在华谱增补本中,更是载入一品“厚肉小样——永平元宝”钱,曰:珍罕名誉品矣(此钱见本博2012年6月5日《五代十国前蜀罕珍《永平元宝》厚肉大样展赏》)。
事实上,永平元宝钱虽珍无疑,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以及资讯传播方式的巨大进步,我们今天的视角时空已经历史性的得到了巨大提升。近年见公开报道,北至内蒙赤峰,南至广西,均已发现永平元宝钱,可见其分布之广;另一方面未见过的创见之品也接踵而至。过去即使出土几十年后因条件限制也不能广泛为世人所识的东西,今天则能快速展现出来,这便是时代的特征,所谓与时俱进,便是如此。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时空限制在百年以前,那只能是自作其孽,时不时愤愤然,酸楚楚,不可活矣。
正如前述,在永平元宝小平钱和厚肉小样钱也见出一样。近年,东北宝库芝麻开门,不少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古钱新品,接憧而至。这其中,便包括了永平元宝大钱。此钱直径34.5毫米,形制如当五(如以类当三断,则嫌尺寸过大),一直以来未见史籍有记,诸谱有载。2012年,博友北国盈泉和阿骨打保机等先后展示了此钱,其中包括银钱。表明此钱之出,已非一二。时至今日,愚也将所藏此钱之铜品,帐中点出,遣之上博,以补博缺,并议论一二。
鉴赏此钱,可见锈色包浆纯真,其锈虽薄,然浆汁老道,分布自然,紧实不虚,铜色老旧。眼界已到者,可一眼判断出其乃典型东北罐装窖藏之品。无需赘述,其门洞开,自不在话下矣。
复观铸体。可见此钱铸相规整,方圆廓正,地章平坦。其字廓深竣,钱文笔划清晰。穿口轮边皆有修整,干净圆滑。以此铸相言之,其若非官炉精作,盖难得此相矣。
品鉴钱文。可见此钱钱文乃隶书之体,书意端庄,字形规整,布局协调。以其隶书之体言之,其乃五代十国时期铸币,当无二话(五代十国前有帝用过永平年号)。此外,察“平”字之书,稍有斜置,彰显自然,此细微特征实与其小平钱之“平”字,十分接近,亦可进一步确定其乃一系。
再说形制。由于此钱乃属大钱,之前未见谱录。不少人自然会想当然认为其不真实。其疑问的提出,不外乎是“既然历史上有铸,怎么会千余年不见有出?”。实事求是地说,此疑问并非一点道理没有,然,细一想,其又不能成为核心理由。
原因在于,中国古钱历史悠久体系浩瀚。铸钱类型分别有母、样、行用钱以及纪念币包括开炉钱,共四大基本体系。其中前三大体系中的制作量,又依次递增,纪念币或开炉钱亦属很少量。故,有些品种,甚至包括行用钱,也必然会有遗存量极其稀罕的,进而发现时间很晚的。君不见,就以永平元宝小平而论,不是也因发现过于稀少,而成珍泉吗?此其一;其二,中国古钱,普通行用钱形制外铸大钱,事实上从金属铸币出现以来就已经出现,从金属贝币到秦汉时期之半两皆不例外。而纪念币早在战国齐刀时期,六字齐刀更是典型。至唐,亦见开元大钱,而五代十国时期,铸大钱更是累累。因此,永平元宝出现大钱,便具有了历史逻辑的合理性。无非,由于某些特定的历史原因,像此永平元宝大钱以及其它如大蜀通宝、大齐通宝等一样,其大钱铸量稀少,遗存有数,发现很晚而已。
总而言之,此永平元宝当五型大钱,在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皆很难否定的基础上,我们只能根据其实,而认其真。这便是以实物证史矣。这一点,我们只要平心静气,去除想当然思想作怪,去认真回顾一下便知中国古泉品种记载至南宋洪遵以来,七八百年时间中,逐步发现了多少新品种。当然,再收缩一下时间区间,自清末民国以来,百年时间中,我们又逐步发现了多少新品,并逐步得到泉界广为肯定,大量事实已然无需详举,事实胜于雄辩。再者,单就百多年前的咸丰钱,从民国丁福保始就漏载不少,及至当代之华谱《中国古钱大集》,在正集之外,也出补遗新本。这就表明,就是咸丰年诸钱局所铸之钱,至今也未能为泉界所全部知晓和认识,何况千年以前之铸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