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通宝,乃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公元1117年)铸币。宝文主要有通宝和重宝两式,近年新发现脱谱元宝钱。其中,通宝钱谱载其形制计有小平铜钱、折二型铜钱、折三型铁钱以及相应铁母铜钱。小平版别繁复,钱文书意为篆书和隶书对钱,史铸量大,遗存较丰厚。
政和通宝篆书折三型钱,谱载录入铁钱若干式,而铜质只见铁母,相对较为珍贵。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政和通宝篆书折三铜钱,非铁即母,没有铁母之外的其它铜品?回答是,非也。
今日,特将帐中一品政和通宝篆书细缘折三型铜钱,遣上博来,展赏分析一番,看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此钱直径31毫米,钱体较厚,重约11.69克。从厚度并结合谱载仅有铁母来看,似乎此钱也为铁母。然,反复仔细辨识,愚发现其作为铁母而言,尚有差距。
理由是,本品虽然钱体较厚,字廓也较为深竣,钱文笔划也较细。但作为铁母,一是深竣度似还不够;二是,“寳”字笔划之间的空间显得较窄小,若以此覆模,那铁钱铸出来此处必会模糊不清。三是,若参照谱载铁母拓图,发现其拓图笔划似乎还要纤细一些。据此,愚见以为,本品并非是铁母。如是,那么该是什么呢?由于该篆书细缘折三型政和通宝钱,未载入过行用铜钱,因此,其最大可能就是在这一形制钱中确实没有铸行用铜钱,而只铸铁钱使用。
那么,其既非铁母,也非行用钱,那它是什么呢?回答便只有一个,那就是“铁范铜”。或称“铜质样钱”亦可(“铁范铜”之本质上其实就是“铁钱铜样”)。
回头,我们来看上述“铁范铜”的判定的理由。由图可鉴,此钱铸制精整,字廓较为深竣,边圆廓正,地章坦平,修穿修缘,整体规整有加。其笔划经比较仅比铁母略显粗,尤其“寳”字,宝盖头下“斜王”和“缶”的笔划间隔空间还能清晰显现。故而,可以较为肯定的说,这是头炉铸品才可有的品相,而铁范铜钱,通常正是头炉用铁范采铜液试铸之钱矣。
最后,需要再叙述一下其包浆锈色。此钱,出东北地区,罐装窖藏品中择出。其锈浆纯真无邪,青铜质地,铜色老旧,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无可置疑。
由此可见,本品反倒是属于新发现的政和通宝篆书细缘折三型铜质钱品种。目前检索,很难看到公展。言其为政和钱中的珍品,当不为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