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元宝,金代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年间(公元1153——1156年)铸币。完颜亮贞元年间除了铸元宝外,亦有通宝钱。贞元两种宝文的钱,在2009年的谱著中皆没有记载,故,贞元元宝、通宝钱,从传统的泉谱来看,属于典型的脱谱钱。
随着近年辽金钱币下山出林,贞元钱终于现身,其中,贞元元宝钱,首次进入李卫先生所著,2009年底出版的《辽金钱币》一书。其载贞元元宝,为折三型铜钱,出于吉林金信州遗址。由此,便印证了海陵王贞元年间不仅行钞,亦同时也铸钱的,与钞并用的史实。也填补了长期以来的金代铸币空白之一。
贞元元宝,除了《辽金钱币》书中录入品以外,这几年有又有品出,新浪博友也有展示。而本人亦有所藏。今日便将所藏此钱也遣上博来,展赏一番。其中,随同铜钱一起的,还有相对更少见的银钱一品伴赏。
鉴赏两品,可见银钱包浆纯真,黝黑深厚,老道沧桑,一派自然天成之相。而铜品,则绿锈包裹,分布自然。因其为东北坑出,故呈锈薄,然,分布自然,一眼看去乃为天成生就。其露铜之处,可见包浆淳熟,铜色老旧。显而易见,银、铜两品,锈色包浆,皆为大门洞开,兴安岭莽莽绵延矣。
其铸体察之,自当不在话下,其铸体精整,圆规方矩,穿口干净,坦平地章。值得一提的是,两品材质不同,而背皆略有移范,结合钱文书意,倒是更具一枚双胞胎出矣。
此贞元元宝钱,其钱文书意,更具赏点。楷书非常正点,力道十足,书意俊朗隽美,可窥执书者之书法功力乃为非凡,而观“贞”字又可见其与贞祐通宝钱文乃出自一人之手。一言以蔽之,此钱之钱文书意,凸显了大金铸币美制之典型风格,其非大金官炉之作而不可为矣。
最后,更有趣味的是,此钱读法,由于四字钱文中,出现两个相同的字,并且均排列在右下方,故其读法,因为“贞元通宝”钱为直读,按多数习惯元宝钱即应为旋读,故其标准读法是旋读顺序。然,由于此钱出现两个元字,说直读没错,言旋读也正确,此,实乃独特,彰显个性,也增添了一大趣味。仅此一点,愚见便以为,此钱是中国古代铸币中最有个性化特征的币种之一。由此,因为这一特点,当可为此钱的收藏价值额外加点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