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贰两式非同版 厚重品貌显母相
北宋珍《崇宁重宝背贰母(样)钱》赏析
崇宁重宝,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币。主铸材质有铜、铁,辅铸材质则有银、铅等。其钱文隶书,庄重古朴,风格鲜明。形制大小不等,版别繁多。面背纹字有决文、面星、背星月纹等,均不少见。
在崇宁重宝诸多版式中,唯有一式独特而较罕见珍贵,那就是:“崇宁重宝背贰”(此“贰”字乃简笔写法),收藏价值仅次于铁母。该“背贰”式因遗存稀少,发现较迟,民国时期钱谱不载,前些年乃入华谱等。
本博于去年曾展赏一枚“崇宁重宝背贰”铜钱,其钱径约34毫米,重9.61克。今日,则将另藏的一品厚重背贰品,帐中点出,遣上博来赏析一二。
本品钱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十分厚重。其钱文隶书,书意与前发薄品相当。但是,其背“贰”字书式则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此钱进行一点分析。
首先,从锈色包浆上辨析。可见此钱锈色凝重,色分布自然,皮壳坚硬,如甲似胄。其为早年南方出土,较长时间以来貌相已渐趋熟态。是故,其锈色包浆可谓纯真,应为开门之相。
其次,前述其铸体厚实,尽管直径也只有34毫米,然,其重量却达18克余。显而易见,这一厚实度,非宋钱常规形态,具铁母之躯貌。从整个铸体的规整度察之,可见边缘廓正,圆方规矩,平坦地章,应该说,其凸显了官作之相。
从文字书意看,其隶书乃正点无邪,“崇宁重宝”四字笔划较为纤细,字口较为深竣挺拔。唯“宁”字中间右方“四”字略有流铜粘连。此点,应为本品初炉后自然粘连之状,有见博友发过东北坑同品,此处未见粘连,足可证其非普遍特征。
因此,从此前的品貌特征来看,除了可确认其无疑外,则是其版式和性质之考释。本品与余去年所发相对薄品,书意差别主要在于背“贰”字上,薄品背“贰”字小,与谱载之式相同。而本品之“贰”则为大字,笔划亦更粗。很显然,其与薄品并非一个版式,或可称其为“大贰版”,此其一;其二,综观本品的厚度和字口深竣度,按照通常标准,实为母或样钱之相,否则,比较难解释其铸体之厚,包括较高的规整度和纤细深峻的字廓。
故,根据上述分析,愚见以为,本品应该是一枚母钱抑或铁母,属于“崇宁重宝背贰”之又一版式钱。而又由于其未见相应铁钱或同版式之铜钱,其又可能为试样性质,或未批铸子钱。其中,博友咏生藏泉展示的同版完好东北坑品,能给愚见之论以相应佐证,即南北两品,所出地域不同,时间不同,当然锈色包浆也不同,此,足证矣!







以下为博友“咏生藏泉”所藏之一品“崇宁重宝背贰”,可见其与本品版式乃为同一,仅、重稍弱,其标样钱,亦可,母版亦不为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