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2013-02-25 07:22:47)
标签:

宋珍遗

钧窑

象棋子

珍贵

款识

分类: 瓷器
 王士象马车炮兵  大宋钧窑珍棋子
宋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窑乃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钧窑瓷器,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其玫瑰天青双色釉,更是在宋瓷中别具一格,以至于得黄金有价钧无价以及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

    而利用钧窑窑变之双色釉,分别制成象棋,则又为一大创意。今赏瓷,特将帐中所藏一副钧窑象棋遣上博来,一展其容,共赏宋均器之别样风采。

    本藏之钧窑象棋,除了是极为难得的完整32枚一副以外,与现今可见到的其它二三副棋子(包括澳门中信上拍的一副)相比,还有更加独特之处。

    一是,此套棋子,外形为鼓钉纹,这是目前所能公开见到的最独特点之一。其鼓钉,既具有装饰作用,使棋子外形装饰更加丰富,更具有美学艺术内容;又可以使人在把握棋子时,起到阻滑脱手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瓷釉上手易打滑的情况,从而减少了棋子损坏的概率,真可谓匠心独运矣。

    二是,本副象棋,棋子背有手工刻款,乃篆书大宋”二字,且每一颗棋子的大宋”二字,都有差别,足见乃瓷工在做坯胎时一枚一枚的手工刻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底刻“大宋”款识钧窑象棋子,本人孤陋寡闻,其是所能见到和检索到的唯一一副宋钧象棋子。

    此外,我们来看其形态。其釉较为肥厚,无论玫瑰红还是天青色,已可见典型宋钧瓷之流纹,其中,玫瑰红棋子上之釉,还出现开甲冰片纹,蚯蚓走泥纹等,其胎质偏锗红,如此等等,诸般宋钧之典型特征,皆为具备,不再啰嗦。展目一观,每枚棋子,颗颗老态龙钟,土埋近千年之本色貌相甚为鲜明,加之其背大宋”之款识,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其正是实实在在的宋代钧窑之器是也!

    因此,这副宋钧窑象棋子,甚为特别,独具一格,相当珍贵。其能完整遗存至今,实乃不易。而能进入帐中,为本人所藏,也是上天眷顾,心诚之无比幸运矣。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能见到的无论是完整套,还是残套,或者单枚宋钧窑象棋子,其面文字均为胎刻后,基本上未上釉,露出胎骨之本色。这就表明,当时的制作方式就是棋字上不上釉。而其为什么这样处理呢,仔细揣摩后,愚见以为,这是因为钧窑瓷釉水肥厚,如棋字上釉,则极容易将棋之文字铺满釉水而掩盖文字轮廓,结果造成棋字识别困难。

    最后,检索些许资料,录于此,便于有个大概背景了解。据载,中国的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六博戏’,经过历代的发展衍变最终定型于北宋末年。在宋代的皇帝以及社会上层人士都很喜爱象棋游戏,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烧制的棋盘棋子对弈,在当时可说是极其奢侈的贵族享乐。不过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其制作材料也开始多种多样。古象棋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散落遗失了很多,特别是棋子,一套保存完好的32枚棋子象棋相当难得。”

   宋钧窑象棋子的出土现世,则刷新了中国象棋瓷质棋子年代的历史,其比所发现的元青花瓷质象棋子年代更早,已经是不争之事实矣。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宋代珍遗《钧窑——“大宋”款鼓钉纹象棋子》展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