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二坑皆经历
金衣犹在还沧桑
元《大元国宝背龙纹》折十型鎏金生坑品赏析

这是一枚饱经沧桑的大元国宝背单龙纹钱。前不久,此钱在新浪网还小有波澜,有所论辩,增识不少。在裴元博先生的博文中,曾转帖多枚大元国宝背单龙折十型钱,皆熟坑或者传世之品。这似乎表明,此钱遗存熟传品多,生坑品少见。
然而,少见并不意味着不可见。作为一枚元代所铸的钱币,和其它古泉一样,其遗存环境必然有着我们难以尽知的多样性,尽管其因钱品纹饰特殊而遗存多传世。因此,今日将本人所藏的一枚生坑大元国宝背单龙纹折十钱,找将出来,一展其貌。
清晰大图可鉴,本品乃南方地域之生坑所出。浑身上下,重锈裹身,绿锈之间还有孔雀蓝锈,其锈分布自然,天成之相。锈皮如甲似胄,甚为坚硬,可敌刃击。仅锈色察之,开门见山。
再察钱体,钱文笔划与廓缘之上,铜凸凹坑密布,尤以正面为甚,背面则较为光整。此,传递了什么信息呢?有经验者,自不在话下,这种貌相传递了此钱曾经入水,起水后再入土之信息。即在水坑中,钱体是面向上背向下贴于水底的姿态,从而导致面受水及其沙砾卵石长期冲刷磕碰乃至侵蚀,以至于产生所谓“起泡挖坑”现象,而其背正相反,因贴于水底而少受水冲侵蚀和沙砾磕碰,故得相对光整之表面。一言以蔽之,此乃较长期处于水坑中之又一典型品相是也。同时,其满身绿蓝之锈,又非水坑之色,乃生土坑之相,即表明此钱早年起水后又再入土坑,水土二坑,交相侵蚀,即致使本品出现较为特殊之锈色貌相矣。
进一步,再察其钱体上表现之黄色光斑,正面较淡,可断其青铜质。而在镜下研察,则这些泛黄之点,绽放耀眼金光,尤其是背面龙纹至缘边的部分地方更为明显。于是乎真相大白,此绽放金光,非黄铜之色,乃为鎏金残存是也!至此,可以确认,本品乃是一枚十分罕见的鎏金大元国宝背单龙钱。
当然,复观其铸体,毫无疑问,其铸边圆廓正,平整地章,穿口干净,修穿和锉修轮边痕迹明显。整体上,字廓深竣,纹饰挺拔,显示其铸制颇有水准,官炉之质,昭然若揭矣。
赏其钱文书意,可见篆书规整,笔划端直,钱文书写彰显大元国宝当十大钱之正点书意风格。背纹饰为单龙绕日纹,其龙形纹饰相对简略,少数细节上与网展之品有所不同。这都可能是版别或者翻砂铸造时所出现的差别,此不再细述了。
由于目前我们所能公开看到的,差不多都是传世品或者熟坑钱,生坑和鎏金罕见,因此,本品反倒因其独特的水土坑经历和鎏金品貌,够成另一个特色,成其一大赏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