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罕品出山岭
重宝楷篆终成对
金代罕见品《泰和重宝楷书折十》大钱珍赏

泰和钱,是我们最熟悉的金代铸币之一,也是金代铸钱美制的典型代表。其发现早,入谱早,知名度极高。虽然至今天此钱总体上说不罕见,然而,无论大小,无论是通宝还是重宝,其仍然为藏家宠儿,乃至必藏之品,这致使泰和钱仍非唾手可得之品,收藏价值从未有过下降。
在泰和钱中,长期以来,只出现过通宝楷书钱,重宝篆书钱。2004年之前的诸谱,皆只载入楷通、篆重两种书意钱,以至于过去泉界一直认为泰和钱就是通宝以楷书为文,重宝以篆书为文,看似成对,实际上两宝文钱并未构成真正的楷篆对钱。
然,天有不测风云,泉有不知种类。进入本世纪,伴随地动山摇般的神州大建设,地宫震荡,秘埋于大东北地下的辽金钱币,纷纷下山出林。由此,泰和通宝篆书小平钱率先面世,并于2009年进入李卫先生所著《辽金钱币》中,随后,也有藏家露底儿,披露了泰和通宝篆书小平钱,本博去年也曾发上博来展示过。由此,便终结了泰和钱没有真正的楷篆对钱之历史。尽管泰和通宝其它形制的篆书目前尚未得见,然,毕竟通宝楷篆成对了。
既然泰和通宝钱率先出现了篆书,并与楷书构成对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期待重宝钱也出现楷书,从而也成对钱,而不管其楷书钱形制之大小,只要任一式出现,也足以证明之。
期待中,上天眷顾,恩赐诚者。终于,我见到了泰和重宝楷书钱出现在面前,并归于帐下。此,不仅表明泰和重宝钱史铸楷书之实,也完全填补了重宝无楷书的空白。藉此,不再私密,今特将此枚泰和重宝楷书钱发上博来,以飨泉好。
鉴赏此钱,直径43.5毫米,重23克余,乃折十形制。展目钱体,锈色包浆纯真无邪,自然天成之相彰显,其乃黑龙江罐装窖藏出品,质色典型,锈浆紧实。其材质青铜,铜色老熟。复观其铸体,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口干净,缘边光滑。实乃官炉嫡出,根正苗红矣。
续品钱文,但见楷书书意,书法端庄协调,力道十足,潇洒俊朗,好一派金代铸币美书之相矣,令人赏心悦目。此外,从本品的楷书书意来看,其延续了金代早期天辅钱的书意风格,其中“重”字即为明显。由此也可见,金代铸币自始至终保持了自身铸币风格上的连续性,这一点和辽钱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矣。
再鉴之,其钱文旋读,与重宝之直读正好不同,乃标准的对钱制式。诸般审视鉴赏,此品楷书泰和重宝钱,乃大门洞开,兴安岭入眼绵绵不断矣!
由此,本品之书意、形制、读序,与篆书泰和重宝折十型钱,便无可置疑的构成了真正的对钱。其进一步证实了历史上泰和两种宝文钱,皆是铸行了对钱的,尽管目前还未见到其它形制楷书重宝钱面世。
目前来看,以愚之眼界所及,此泰和重宝楷书折十型钱,尚难得一见。结合其至今才出现,且目前仍然罕见之情况,可见泰和重宝楷书钱史铸量少,极有可能仅仅是试铸,这和泰和通宝篆书小平钱是为一样矣。
这里,仅就当前情形来看,通宝为小平对钱,重宝为折十对钱,其余未见成对出现。这是不是意味着当初是一种有意为之呢?这一点仅为推测,如果今后再见不到其它形制对钱出现,那么这一推测便可能逐渐得以确认。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期待着见到其它形制对钱,当然,贼伪要想尝试臆铸的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其制伪魔法多高,还是难逃鉴真法眼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