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对折三徐天启
楷篆双书美制钱
元珍《天启通宝折三楷书、篆书银质对钱》赏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迁都汉阳后,改元天启(公元1358年),随即铸“天启通宝”钱,俗称“徐天启”,以便于和后来的明代天启钱相区别。
徐天启钱,谱载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型,皆光背无文。最早入谱者皆楷书钱文,后出篆书折二钱。篆书折二谱皆曰罕少,仅见二三品,故授珍罕名誉品之爵。时过境迁,篆书折二虽仍然珍贵,然早已非二三之品,本人去年也有所展,此不再叙。
谱载徐天启钱篆书折二,华谱曰“折二大样”,其径皆在30毫米以下,未见录入真正的篆书折三钱。因此,谱载楷篆二书,尚不能构成完全的对钱。但是,由于折二楷书钱形制虽然小于篆书钱,但是因其划入折二范畴,故基本上可算是对钱,此两式皆为珍贵。
既然折二型钱已经成对,而折三楷书又已经录入谱中,那么,折三篆书就可能或者说应该有铸。其实,此并非臆想,根据近年的情况来看,折三篆书已经面世。谱中未载,不过是著谱写书者其时未见而已。
藉此,今日就先将本人所藏的徐天启篆书折三银钱遣上博来,并伴同侍另一品楷书折三银钱,两钱结伴乃为真正的折三型徐天启篆楷对钱矣。
展目两钱,银质之特有包浆凝重,黝黑踏实,纯真无疑。观其铸体,可谓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坦平。钱文书意端美,楷书正点,篆书规范,无论楷篆,书意皆与折二钱一脉相承,韵续神继。其一眼开门,无需赘述。
从两钱的尺寸来看,两钱尺寸均超过30毫米,折三型确定无疑。而楷书钱尺寸又大于篆书钱,这一点正好与折二钱相反。折二型是楷书钱小于篆书,因此,有理由推定,这是一种设计理念。即此对钱中,除书意不同外,尺寸也不同。如果这一推论站得住脚的话,那么,谱载中将折二篆书钱定为“大样”,就有误了。否则,照其认识,楷书折三钱不就也变成了“大样”吗?而楷书折三钱直径不过32.3毫米,算“大样”则还不够尺寸矣。
历史以来,度古泉的认识和形制、版式等的划分识别,都是逐步认识的。先出先见未见其它,则先确定一种断识,这无可厚非。然,当后出新品,有了新的比较,认识便必然得到丰富,由此也就必然修订前说,完善认识。纵观历史以来,大量古钱的版式差别,难道不正是这样逐步形成的吗?这个道理本来浅显,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浅显道理给有些人越整越复杂,个中原因,盖因为将泉谱当成圣经,不用脑不进取,照谱画葫芦芦之结果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