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2012-11-08 07:35:22)
标签:

蒙古

雕母

楷书

祖钱

分类: 雕母与母钱

 大朝雕祖美书泉  金合意象始现世

元《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时地利人和合,大朝金合雕出关。诸般意象聚合,今日特将本人珍藏之一,元代雕母祖钱“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帐中点出,遣上博来,一展尊荣,以飨泉好。

    大朝金合钱,仅就其名称而不论书体,则其铸者史来众说纷纭,辽、宋、元乃至唐等年代铸,皆有论者,是目前中国古泉铸者中争议最大,并至今还难以盖棺的古泉品种之一。通常来说,因元朝建立前,蒙古称大朝,故今人仍多将此钱归入元代早期铸币。

    争论归争论,大朝金合钱,乃为史铸真泉,并且最晚到元代早期,是不争之事实,早已得到公认。大朝金合钱,目前为止发现,共有两种书意,即楷书和篆书,光背和面四柱星,其中,楷书钱形制多样,入谱的有当十大钱,近年亦有发现,小平、折三、折五形制等,并皆老无疑。

    首先,展目此雕,母相盎然。字口高凸,如峰挺立,笔划断面呈“梯形”,上窄下宽;切口刀斩,“口”形与“三角口”等部位,手工掏挖之“倒金字塔漏斗”形特征明显。从实物以及清晰的多方位图中,不难看出,此钱刀工精湛,钱体处理干净利落,全部清根,在某种意义确具有上刀痕化尽之感。

    其次,鉴于其乃元代雕母,故而包浆锈色便不能不加以考量检视。此钱正如我前面关于雕母等上品钱往往有特殊防锈保护的论及,其实际上也是先前藏家对之进行了防锈处理的,钱文笔划间,蜡锈泥混合填充,结垢紧实,为了清晰展现其字口情况,我以缝衣针为工具,手工进行了清理,清理过程中,较为吃力,盖因为锈垢填充无长期沉积,遂成结石版坚硬,图中可辨,在文字笔划之侧壁上,仍然有很多为清理掉的结石锈垢,此其一;其二,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未作清理除锈的地章上,覆盖锈色包浆,并坚硬无比,非数百年长期积淀而不能成此状态。此特征,识者除了点头,盖难摇头疑之。是故,此品之包浆锈色,决然过关,无需叩之,大门自开矣。

    第三,品赏此钱钱文书意,十分正点。楷书端庄隽美,大气潇洒,书功非凡,出自大家之手盖无疑问。其书意与至今已经发现的诸楷书形制钱,乃为一体一人所书,无论大小,书体皆无大的变化,可谓一脉相承矣。

    综上所述,此,乃为一枚精雕细作之成品雕母祖钱无疑。其直径为30.5毫米,根据雕母大于母钱和子钱的一般常识,此钱实际应为折二雕母。而折二楷书大朝金合钱,至今尚未见有公展亮相,根据目前所出,小平、折三、折五、折十均已亮相来看,大朝金合楷书应该是五等钱制,因此,其楷书折二形制便基本上可以肯定史有所铸或者至少试样,而最为有力的证据,便是这枚折二雕母祖钱,尽管我们现在尚未见到折二子钱亮相。

    这里,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见到子钱,方能确认雕母存在之实。这一论调,不值一驳。这就好比见到爷爷,但是未见孙子,因此否定爷爷的存在一样,甚是荒谬无理。历史上,某些泉品,在雕祖呈样钱出来后,由于种种原因,放弃续铸,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也是符合基本逻辑的。若放弃续铸,而雕母得遗存,反倒是无子钱遗存,此还不是在道理之中矣。

    本文之重点在于展示其雕母钱的特征本质。而关于大朝金合楷书钱的书意书风,我们是否从中看出点端倪呢?此为后话,再说。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元代《大朝金合楷书光背折二雕母祖钱》首展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