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雕母来 珍美一品夫人钱
元珍《龙凤通宝小平雕母祖钱》赏析

元末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建都安徽亳州,国号“宋”,建元龙凤,并铸“龙凤通宝”钱。龙凤通宝形制有小平、折二和折三和大钱等。鉴于其地方政权存在约十余年时间,因此,其铸币总量不丰,至今遗存相对较少,加之钱以龙凤名之,旷古唯一,故历来为泉家喜藏佳品之一。
作为元末铸币,龙凤通宝有铸母钱和雕母祖钱是显而易见的。然,长期以来,我们并未得见其铸母和雕母现世。未出现,不等于就真的没有遗存,只不过需要某种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具备,方有可能得以睹其真容。
大幸,本人于猎泉天下之行中,终获龙凤小平雕母祖钱一品。故,不敢私密,今日轮到,特将其遣上博来溜溜,赏析一番,看看其是骡子是马矣。
上手展目,挥镜详察。但见此品,字口高凸,笔划边廓上窄下宽,于地章拔起,高凸如峰。穿缘边廓挺拔凸起,线条清晰。笔划凸起侧壁呈刀錾,转角如刀锋。笔划间,偶见明显未清理干净之残留“鱼脊”状余铜,其一些笔划因钱体小,走刀时“抖刀”而至线条不直。刀斩之处,笔划异常纤细,偶见不平。
而再行审视,其钱文具龙凤通宝钱诸子钱铸品之风格,楷书字体书写端美,笔力遒劲,书功深厚,传神显韵,彰显祖母雍容华贵之开宗风彩矣。
一句话,所有迹象皆表明,此品非为铸得,而是手工雕斩之果矣。为便于泉好诸君详察审视,特拍多图乃至局部特写,如此这般,稍有经验眼力,便不难结论。
本品,乃罐装,与之前已经展示的几品各代小平雕母乃为同出。包浆已成,黝黑而紧密,并呈皮壳,相当坚硬。其无明显之锈,为有效展示,特用钢针小做了一点清理,以使其字口及其斩刻特征更加明显可辨。
而察其铜色,可见偏黄。之前有过论述,雕母者,祖样钱或者呈帝献王定夺之样品矣。因此,其在材质上不能不有所特别讲究。这种讲究,一是,尽量品貌似金,以妆其美;二是,材质需相对趋软,以便于雕刻;三是,还要耐磨耐摔,有必要的强度,以长久保存。一句话,其虽不像清雕母用五炼甚至九炼黄铜,然亦必是优质铜材。
显而易见,上述三条件,非青铜和红铜可达。故,以红铜加铅锌,增强可塑性、美色性和耐磨性。此做法,必致其铜色偏黄。此“黄”,今人曰黄铜,古人曰谕石,乃炉甘石和红铜之合练。这里不多赘述。明代嘉靖年始以现代称之黄铜大规模铸币,不等于其前代无“黄铜”或者铜色偏黄之材未用于制币。此多次有述,资料亦甚多易查,不多复表。
综上所述,本品确乃无疑之雕刻祖钱,愚见以为,真实可信。实物实证,乃鉴赏之基本方法。中华之海量古遗,诸多物品,仅以眼学,仁智各见,此乃难免。无非,其仁见智识是建立在何种基点上并能否成立而已。若心术不端,心态浮躁,脱离实物,见毛皮而论身躯,其见识必入歧途矣。
预告,明日将对此祖所生之银母样钱做进一步分析,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