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背月辽铸宝
独韵泉坛风姿卓
辽铸《太平通宝背下月纹》折三型铜钱展赏

太平通宝钱,从宋辽到清代,共有几种,过去泉界曾经多有纠结,难以厘清铸者。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铸造太平通宝钱;又,辽圣宗耶律隆绪也用过“太平”年号,其共使用11年(公元1021——1031年)晚于宋太平晚约四十于余年。
据《辽史》食货志曰:“圣宗......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因此,辽代铸太平通宝钱并无疑问。后裴元博先生亦有过深入考释,并得出辽铸有太平通宝钱之结论。厘清了诸多错误认识,尤其是那种动不动要么看中原政权,要么看安南的,非此即彼的错误认识。
辽钱,包括辽铸太平通宝钱,最大的特征在于钱文书意的独特性上。是否辽铸,通常从其钱文的书法风格即可判别。这在今天来看,随着各类辽钱的不断面世,不仅证明了这点,也几乎成了共识。
辽铸太平通宝钱,从形制看,小平钱、大钱到特大钱皆有,汉文契丹文双铸。今日上博展赏的则是一品辽铸太平通宝背下月纹折三型钱,此式少见,属于辽铸太平通宝钱中的教稀罕钱式。
展掌观钱,其独特钱文书意立马入目,浑厚童拙,乃极其典型的辽写汉字风格,正所谓辽韵盎然。其包浆锈色,自然天成而无需细述,乃东北罐装窖藏钱之一种特有质色,包浆深厚,纯正无邪。钱体保存极佳,材质泛红,彰显辽钱本色。铸工上看,亦穿边缘廓皆规整有加。其背穿下铸有一俯月纹,挺拔凸起,鲜明抢眼,更显特别。一言以蔽之,此乃一枚好钱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