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珍四泉久长来
多材齐铸赏分等
元珍《伊国久长光背、星月纹》银、铜钱双赏

公元1264年旭烈兀接受了大元帝国忽必烈的“册封”成为“伊儿汗”。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利汗国”正式封为“伊儿汗国”,成为大元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在此同时,忽必烈为伊利汗国特别铸造了《伊国延长》、《伊藩吉昌》、《伊藩顺昌》、《伊国久长》四种赏赐贺岁钱以示庆贺之。此四钱,本人将其统称为元代“伊珍四泉”,亦可称之谓:“伊珍四泉,两昌二长”。其均为元代名誉珍泉之一。伊珍四泉属于非流用钱币,因而铸量有限,遗存至今,已然十分稀少。之前,谱载有《伊国延长》钱和《伊藩吉昌》钱,均有折十形制大钱和小平钱传世,而《伊藩顺昌》和《伊国久长》钱则只见小平钱形制。
本博去年曾分别展赏过《伊国延长》和《伊藩吉昌》折十形制铜钱两品,今年又展赏《伊藩顺昌》小平银、铜钱各一品。今再将《伊国久长》钱之银、铜二品上博展赏,至此,本人所藏“伊珍四泉”皆已上博公见。
首先,开眼展目此两泉。银质钱包浆纯真,紧实贴体;铜质钱包浆纯正,绿锈间染,铜色老旧,钱体沧桑老道,乃东北罐装窖藏出品。两钱钱体铸制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平坦,穿缘廓轮,深竣凸起,规则无斜。以上特点,皆显示其乃正铸官品,大开其门矣。
其次,两钱背纹不同,银品光背无文,铜品背星月纹。而察钱正面,钱文书意无二般,乃为同版同模之同胞之体。其中,可见一处典型特征,即“伊”字最后向左一撇,是断开的,未成一笔呵成。其钱文正楷楷书,书写端美,大小适中,布局规范协调,具大家风范,乃元泉美铸之典范矣。
再者,从形制上看,此银、铜双品,直径在27毫米上下,比《伊藩顺昌》小平钱均显大,按照常规,27毫米直径之钱,可归入折二形制,亦可说是小平大样形制。由于此钱的礼赐品属性决定,极可能其就是此一规格,而非像行用钱那般,具有几等。若今后还有其它形制出现,则另当别论。
无独有偶,今年三月,博友阿骨打保机曾上展银、铜两品伊国久长钱,其与本两品皆属一母同胞,所不同的是,保机兄所展的银品为背星月纹,铜品为光背,而本展正相反,铜为背星月纹,银为光背。此有力证明,伊国久长钱无论背式如何,乃银铜皆铸。前展《伊藩顺昌》钱也是银、铜双铸,加之尚未上博之《伊国延长》银钱,统一分析来看,“伊珍四泉”均乃银铜双铸,无非,我本人未获藏《伊藩吉昌》银质钱而已。同时,伊藩顺昌和久长二钱,本人已经见到并过手金质钱,个人拙见无疑。由此看来,“伊珍四泉”实乃金、银、铜三铸(可能还有铅质试样钱)。
因此,金、银、铜三材齐铸,完全符合“伊珍四泉”的赏赐礼钱属性,无非各材铸量不等,并依照被赏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赐之不同材品而已。同时,无论背式,之前诸谱未载“顺昌”和“久长”两钱,却四钱皆无金、银品亮相。实为“伊珍四泉”之最大遗漏,时至今日,大东北开冻,新材新式现世,不管时下有人是否承认,其最终必将大补其缺,还“伊珍四泉”之本来面目矣。





加载中,请稍候......